昔在焦居士,野宿蜗牛庐。
今津又继之,结草王城居。
容膝审易安,盖头无复馀。
心澄动境寂,意远陋室虚。
我家数亩田,荒荟自垦除。
茆檐正如此,日入归荷锄。
一朝寓华屋,慨然念村墟。
疵物傥有激,投老同归欤。
【注释】
焦居士:晋代人,姓焦名尼之。
野宿蜗牛庐:野居在蜗牛形的草屋之中。
结草王城居:在王城中定居。
容膝审易安:形容居室小,可以容纳下双膝。
盖头无复馀:指盖头已用尽,不能再用。
心澄动境寂:心境宁静,外界的纷扰就消失了。
意远陋室虚:意态高远,简陋的屋子也显得空虚。
荒荟自垦除:荒芜的园地自己耕种。
茆檐正如此:用茅草盖的屋檐就是这样。
日入归荷锄:太阳下山了,回家去锄地。
疵物傥有激:瑕疵的东西如果有所触动。
投老同归欤:老了一同回到家乡。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田园诗。诗人以“津上人蜗舍”为题,描写了诗人隐居田园、躬耕劳作的生活情景。
前两联先点明时间地点,后两句又写新居落成,生活渐次安定。颔联和颈联写自己对生活的满足。尾联则写自己对前途的态度。全诗语言朴实、朴素自然。
“昔在焦居士,野宿蜗牛庐。”这二句是首联,交代了主人公居住的地点。焦居士,即焦山寺僧,住在山下的一座小茅屋中,故称焦居士。“野宿蜗牛庐”是说住的是蜗牛形状的茅草房。这一句是全诗的总起。
“今津又继之,结草王城居。”这二句是颔联,写主人公现在居住的地方和居住的时间。“王城”,即京城,这里指的是汴京(今河南开封)。“今津又继之”,意思是现在的居住地方又接着以前那地方。“结草王城居”,意思是盖起了茅草房定居在京城里。这两句交代了主人公从焦山移居到京城居住的时间和原因。
“容膝审易安,盖头无复余。”这二句是颈联,写主人公新居的情景。“容膝”,即容纳下双膝,比喻居处狭窄。“盖头无复余”,意谓盖头的布已经没有了。这两句描写了主人公居住的环境,既狭小又简陋。
“心澄动境寂,意远陋室虚。”这二句是尾联,写诗人对生活的满足感。“心澄”,即心境清静。“意远”,即志向远大。“境寂”与前文的“心澄”相照应;“陋室虚”与前面写的居住环境相照应。“意远”与前面说的“心澄”呼应,表示诗人志向远大,不满足于现状,而追求更高的境界。
“我家数亩田,荒荟自垦除。”这二句是尾联的第二部分,交代了诗人的经济状况。“我家数亩田”,意思是我家里有几亩田地。这一句承接上句而来,说明诗人的家境尚可。“荒荟自垦除”,意思是荒芜的田地我自己耕种。这一句承上启下,承接上文,说明诗人虽然家境尚可,但仍然亲自耕作。
“茆檐正如此,日入归荷锄。”“茆檐”,指茅檐。“荷锄”,指扛着锄头。“日入归荷锄”,意思是太阳落山时扛起锄头回村了。这一句承接上文的结尾,进一步交代诗人的生活情况。这句的意思是说,太阳落山时扛起锄头回家了。
“一朝寓华屋,慨然念村墟。”“一朝”,一瞬之间的意思。“寓华屋”,“寓”是寄托,“华屋”是指华丽的房子,这里指富贵人家的房子。“慨然念村墟”意思是忽然来到富贵人家,不禁想到故乡。这两句是尾联的第一部分,表达了作者对富贵生活的羡慕之情。
“疵物傥有激,投老同归欤。”“疵物”,指瑕疵的东西,这里指不如意的事情;“激”,指触景伤情之意;“投老”,指年老;“同归”,即共同归隐。这两句是尾联的第二部分,表达了作者对世俗名利的看法。“疵物傥有激”,意思是如果有不如意的事情产生。“投老同归欤”,意思是年老之时,一起归隐吧。这两句是尾联的最后两句话,表示了作者的人生态度。
此诗写诗人隐居田园的生活情景和思想感情。前半部分通过写诗人的居所、衣着、生活以及劳动的情景来表现其生活的简朴;后半部分写诗人对富贵生活的羡慕以及对世俗名利的态度。全诗语言朴实、朴素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