茜旗影里椹袍身,迎入蒲津免问津。
策蹇去时为举子,乘骢归日是功臣。
岂同化鹤千馀岁,才过登龙十数春。
开宴仍闻倾锡赐,酣歌喜杀故乡人。

诗句翻译和译文:

  1. 茜旗影里椹袍身,迎入蒲津免问津。
  • 注释: “茜旗”,指鲜艳的旗帜。“椹袍”指的是穿着朴素的衣物。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在迎接他时,他的装束简朴,不需要经过询问就可以直接进入某个地方。
  • 译文: 在鲜艳的旗帜下,他身着朴素的衣物,被迎接进入蒲津城,无需经过询问就得以通行。
  1. 策蹇去时为举子,乘骢归日是功臣。
  • 注释: “策蹇”是指策马而行,“蹇”是跛足的意思。“乘骢”则是指骑着一匹好马。这句话表明,在他离开的时候是一个求学者(举子),而归来之日则是一位功臣。
  • 译文: 当他离开时,他是以一个求学者的身份;而当他回来时,他已是一位功勋卓著的功臣。
  1. 岂同化鹤千馀岁,才过登龙十数春。
  • 注释: “化鹤”比喻人长寿,“登龙”指科举及第。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自己长寿或成功的感慨。
  • 译文: 难道像鹤一样长寿的人有一千多年,而我只不过度过了十几个春秋便成功登科吗?
  1. 开宴仍闻倾锡赐,酣歌喜杀故乡人。
  • 注释: “锡赐”是指赏赐。“酣歌”表示尽情歌唱。这句话表达了宴会上听到皇帝对他慷慨赐赏的情景,以及他在家乡人的欢呼声中尽情歌唱的欢乐场面。
  • 译文: 在盛大的宴会上,我还听到朝廷对他的赏赐。在家乡人们的欢呼声中,我尽情歌唱,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薛端公归故里的场景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家乡的深情厚意和对未来的乐观态度。通过对比自己在官场上的短暂经历和家乡人们的热烈欢迎,诗人表达了自己虽然未能实现大志,但仍不忘初心,依然热爱家乡的情感。同时,诗中的豪放不羁、自信从容也体现了诗人的个性和才华,使得整首诗充满了浓厚的乡土气息和个人魅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