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令天下颂无双,掉头不住君王家。支流远自灵源至,颜色虽同别名氏。
风流晚宿蝴蝶围,环佩晓聚仙人戏。仙人已往今无踪,身在花枝窈窕中。
似闻饮中之八仙,飘飘豪气摩苍穹。身虽可灭名不穷,魂交心与之死靡。
携化为嘉卉,促膝围春风。请以此诗付守圃,以告游子归去无匆匆。
【注释】
聚八仙花:一种植物,花瓣有八个瓣。
肥遁子:指陶潜,字渊明,晋宋之际诗人,曾隐居田园。
颂(sòng):赞美、称誉。
灵源:指庐山的东林寺,相传为晋陶渊明读书处。
颜色:比喻人品。
支流:山间的小溪。
窈窕(yǎo tiǎo):幽深的样子。这里形容人美。
饮中之八仙:指杜甫、李白等八大诗人,因杜甫在《饮中八仙歌》一诗里称他们八位是酒中八仙人,故称。
摩苍穹:形容气势恢弘。
嘉卉:美丽的草木。
春风:春天的气息,这里借指美好的春光。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对友人陶潜的赞颂。陶潜自号“五柳先生”,又好饮酒赋诗,故后人称之为“陶五柳”。陶潜于东晋末年归隐田园,过着清贫闲散的生活,他爱菊,尤其喜爱菊花。《饮酒》诗中有“采菊东篱下”,《杂诗》中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等诗句,可见其对菊花的喜爱之情。因此,作者便以菊花作为陶潜的代称,寄予自己对朋友的深情厚意。
全诗可分为四层。第一层从开头到“颜色虽同别名氏”共六句,写陶潜归隐田园后,依然保持着高洁的品质和超然物外的情怀。第二层从“风流晚宿蝴蝶围”到“身在花枝窈窕中”共七句,写陶潜归隐后的生活情趣及他对生活的享受和陶醉。第三层从“似闻饮中之八仙”到“携化为嘉卉”共九句,写对陶潜归隐后仍不改其志节的赞赏。第四层从“请以此诗付守圃”到结尾共六句,写希望友人归隐后能过上恬淡的生活。
首联先写陶潜归隐后仍然受到人们的赞誉,接着写陶潜的归隐之地——庐山东林寺。陶潜曾在庐山东林寺讲学,并在那里结庐而居。陶潜归隐后,人们称赞他的高风亮节,说他像晋代的陶渊明一样,品格高洁,不慕名利,所以人们就称他为“五柳先生”了。这两句诗的意思是:要让天下的人都能赞颂陶潜的高风亮节;陶潜不愿再回到君王家里去作官了。次联紧承首联,点出陶潜归隐之地——庐山东林寺,并指出陶潜的归隐之路是从那里开始的。这句中的“灵源”,就是庐山东林寺所在的山,也就是庐山。这两句诗的意思是:庐山东林寺的支流远从那里开始,陶潜的归隐之路也从这里开始。三联写陶潜归隐后生活得很快乐,很潇洒。“颜色虽同别名氏”,“颜色”是人的外表,“颜色虽同”即外表相同,“别名氏”即有不同的称呼。这句中的“别名”,是指陶潜的别号“五柳先生”。这句意思是:他的风度虽然和一般人相同,但他的称号却是与众不同的“五柳先生”。这两句诗的意思是:尽管他的风度和一般人相同,但他却另有一个不同寻常的别号——“五柳先生”。“风流”二字用来形容陶潜的风度潇洒,“晚宿”二字用来形容陶潜的归隐时间,“蝴蝶围”三字用来形容陶潜的闲适之态。这几句的意思是:陶潜晚年归隐时,过着非常潇洒的生活,常常在花丛中与蝴蝶嬉戏。四联写陶潜的归隐后的高尚境界。“神仙”二字用来形容陶潜的高尚的境界,“已往今无踪”三字用来形容陶潜的归隐后已经没有了踪影,“窈窕”二字用来形容陶潜的归隐之地幽深曲折。这几句的意思是:陶潜的归隐后已不再有行迹可寻,他仍然生活在那幽深曲折的地方,保持着他那高洁的人格。五联写陶潜归隐后的精神状态:他已经忘却了尘世的纷扰和烦恼,他的精神已经飞升到了九天之外;他的精神虽然可以消亡,但他的名字却永远铭刻在人们的心中。这几句的意思是:陶潜的归隐后,他的精神已经飞升到了九霄之外,虽然他的精神可以消逝,但他的名字将永垂不朽。六联写陶潜归隐后的遗风余韵:他的精神可以消逝,但他的名字却永远铭刻在人们的心中,他的精神也可以消亡,但他的名字将永垂不朽。这几句的意思是:陶潜的归隐后,他的精神和遗风余韵将永远留在人们的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