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皇自厌花多红,欲得花颜如玉容。春皇青女深相得,先教脸似秋霜色。
乃有雪月供光、星榆献白,斗量银汉琉璃湿。人间美玉捣作灰,荆山昆山鬼神泣。
天上有人名玉女,投壶之外能为絮。姑射神人会种花,先须此物为根芽。
天罅地窍掏精碎,蟾身璃领输光华。其时正值天地交,二气上下阴阳调。
此花孕育得其正,其间邪气无纤毫。所以其色为正色,出乎其类拔其萃。
一如君子有诸内,晬然其色见乎外。三月将尽四月前,百花开尽春萧然。
扬州日暖花开未,春风不动花房闭。仙掌秋高玉露浓,蛟人泣下真珠泪。
黄鹂本是花间客,啼尽好声求不得。春皇费尽养花心,春风使尽开花力。
春归莺老花始开,谁人放出深阑来。唐家天子太平君不见扬州后土惜琼花,鬼神守护祝史夸。

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解释,并附有必要的注释:

春皇自厌花多红,欲得花颜如玉容。 春皇青女深相得,先教脸似秋霜色。    
乃有雪月供光、星榆献白,斗量银汉琉璃湿。人间美玉捣作灰,荆山昆山鬼神泣。    
天上有人名玉女,投壶之外能为絮。姑射神人会种花,先须此物为根芽。    
天罅地窍掏精碎,蟾身璃领输光华。其时正值天地交,二气上下阴阳调。    
此花孕育得其正,其间邪气无纤毫。所以其色为正色,出乎其类拔其萃。    
一如君子有诸内,晬然其色见乎外。三月将尽四月前,百花开尽春萧然。    
扬州日暖花开未,春风不动花房闭。仙掌秋高玉露浓,蛟人泣下真珠泪。    
黄鹂本是花间客,啼尽好声求不得。春皇费尽养花心,春风使尽开花力。    
春归莺老花始开,谁人放出深阑来。唐家天子太平君不见扬州后土惜琼花,鬼神守护祝史夸。    

译文
春皇厌倦了花朵太多,想要拥有如玉一般的花颜。青女春皇深深相知,首先教给花朵像秋天的霜色。然后有月亮和月光照耀花朵的光华,星星和榆树献给花朵的白色花瓣,如同斗量的银汉和琉璃般的湿润。人间美好的玉石被捣碎成为尘土,荆山和昆山上的鬼神都为之哭泣。天上有人名叫玉女,在投壶之外能作为花絮。姑射神人和神仙一起种植花木,首先需要这个东西作为花木的根芽。天与地之间的缝隙中挖掘出精华碎片,月亮的身体和玻璃颈输光了花木的光华。这个时候正值天地交接之时,二气的上与下的阴阳调和谐。这种花孕育得恰到好处,中间的邪气没有一丝一毫。所以它的色彩是纯正的,超出了它的种类而突出它的特点。就像君子内心有这些特质一样,他的脸色就表现在外表。三月将尽四月之前,百花都已经完全开放了,春天的景色变得凄凉。扬州的阳光温暖,花朵还没有开放,春风不吹动花朵紧闭的花房。仙掌在秋天很高,玉露很浓,蛟人流泪,真的珍珠泪水流淌。黄鹂本来就是花间的客人,它啼尽所有的美好声音却求不得满足。春皇费尽了养花的心思,春风用尽了开花的力气。春去莺鸟老了花朵开始开放,谁能放出深阑来呢?唐朝的皇帝太平君看不见扬州的后土珍惜琼花,鬼神守护祝史夸赞。
赏析
这首诗以“春皇”起兴,描绘了一幅美丽的画卷,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向往之情。诗中的“春皇”既指春天的皇帝也暗指大自然本身,寓意着春天的到来和大自然的美好。诗人通过生动的画面描绘了花朵的美丽,以及花朵所蕴含的精神品质。同时,诗歌也反映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强调了自然界中万物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生态平衡观。

韩似山的这首《聚八仙花歌赠江淮肥遁子》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厚的文化内涵,展现了宋代诗歌的独特魅力和历史价值。通过对这首诗的深入解读和赏析,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诗歌的艺术特色和文化内涵,进一步领略中国古代文学的博大精深。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