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舟浊汴偶相逢,弹铗归来四壁空。
耕道十年常九潦,谋身一国自三公。
似闻讽谕能知白,岂但诗词要比红。
申国凛然生气在,故知郎子有家风。

【注释】

①余:我;尝:曾经;会:宴聚。②李商老:名谊,曾任海昏县令,与吕居仁同朝。③识:结识。④今已:已经过了。⑤偶见:偶然相见。⑥二公:指李商老和吕居仁。倡和诗:相互酬和的诗歌,这里指他们互相唱和的诗作。⑦次:依次。⑧维舟:停船。⑨弹铗归来四壁空:意谓自己回到家乡(海昏)后,家道衰落。铗,剑把,这里指宝剑。⑩耕道:耕田之道。⑩九潦:多次遭受水灾。⑩谋身:谋求个人利益。自三公:自任宰相。⑩似闻:好像听说。①比:比拟,这里用为动词,意为“以……相比”。②申国:古国名,春秋时郑国附庸小邑,在今山东曹县南。③凛然:威严的样子。④家风:家庭风气,即家风家训。

【译文】

我在汴河上停船偶尔遇到了李商老,回来后发现家里贫困。

耕种田地十多年经常遭受洪水灾害,谋求个人私利却官至三公。

好像是听说他懂得讽喻诗能明白白,难道只是诗词比较红?

申国凛然生气仍在,所以知道你们有家风家训。

【赏析】

此诗作于熙宁三年(1071),当时诗人任徐州知州,李商老则在海昏任职。诗人写此诗时,李商老已去世多年,而自己仍身处仕途之中,所以感慨颇多。

开头两句写相逢,“维舟”二字暗含诗人对李商老的思念之情。“偶见二公”,说明二人久违重逢,故尔感慨良多。“弹铗归来”一句,表明自己回到家乡后,家境贫寒,生计艰难。“四壁空”形容家中贫穷到了极点,连墙壁都空无一物,可见生活之艰难。

“耕道十年常九潦”这一句,既反映了作者的生活境遇,也表达了他对国家和社会现实的关注。“九潦”即多次遭受水灾,说明当地自然环境恶劣,农业生产受到很大影响。“谋身一国自三公”,这句是说自己虽然身处官场,但并未谋取到什么实际利益,反而因多次被贬而失去了官职,成为了一个闲散的官员。

第三句“似闻讽谕能知白,岂但诗词要比红”,则是对李商老和吕居仁两位文人的赞美之词。他们认为诗歌应该具有讽喻意义,能够揭示社会现实和人生真谛;同时,诗歌的创作也应该注重技巧和形式美,追求艺术上的完美境界。这种观点在当时的文学界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最后两句“申国凛然生气在,故知郎子有家风”,则是对李商老和吕居仁两位文人的赞赏之情。他们认为这两位文人的家风良好,有着良好的家教和家训,这对于培养后代子孙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此,诗人对他们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和赞誉。

这首诗通过对李商老和吕居仁两位文人的描绘和赞美,展现了他们的才华和家风,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和社会现实的关注以及对未来的期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