愦愦深源与会稽,识时惟有一羲之。
千年误作能书看,谩说鹅池与墨池。

【注释】

归宗寺:即会稽山的东面,有晋代著名书法家王羲之的故宅和墓地。

愦愦(fèn):昏庸糊涂。

深源:指山中幽深之处。

与会稽:与会稽相对应,指会稽山。

识时:了解时机。

一羲之:指王羲之,他是晋代书法名家,被后人誉为“书圣”。

能书:能写字,善于写。

鹅池:相传晋代大书法家王献之曾于池边习字,后来因爱鹅而改名“鹅”,池也被称为“墨池”。

谩说:空谈。

【赏析】

《题归宗寺》,是唐代诗人张祜所作,此诗以议论为主,表达了诗人对王羲之书法的高度评价和赞美之情。全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既表现了诗人的才思敏捷、文采飞扬,也体现了他的学识渊博和高洁品格。

首句“愦愦深源与会稽”,描绘了一幅山水相依、风景秀美的画卷。诗人以“愦愦”形容心境宁静、清雅闲适,而“深源”则暗指王羲之与会稽山水的深厚渊源。这句诗通过对会稽山水的描写,为下文的议论做好了铺垫。

第二句“识时惟有一羲之”,则是对诗人自己的评价和自述。诗人表示自己虽然身处乱世,但始终保持着清醒的头脑,能够看清时代的形势,并以此为己任。这里的“识时”二字,既表明了诗人对时局的敏锐洞察,也体现了他的高超的政治智慧。

第三句“千年误作能书看”,则是对王羲之书法成就的赞誉。诗人指出,在历史上曾经有人认为王羲之的书法可以与古代的大书法家抗衡,但实际上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因为王羲之的书法虽然在当时已经非常出色,但在漫长的岁月中,他并没有得到应有的认可和传承。

最后一句“谩说鹅池与墨池”,则是对王羲之书法艺术的进一步赞美。诗人用“鹅池”和“墨池”这两个意象来比喻王羲之的书法之美。他认为,王羲之的书法就像鹅在水中游动、墨水在纸上流淌一样自然流畅,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启迪。这里的“漫说”二字,既表达了诗人对于王羲之书法的高度赞扬,又体现了他对传统书法文化的重视和尊重。

这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展现了王羲之书法的卓越才华和深远影响。同时,诗人也借此抒发了自己的情怀和志向,表达了对历史名人的敬仰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