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园鼎盛时,纷纷车马迹。
须臾风景异,树老春寂历。
盛衰那可常,此理最明白。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此类题目解答时首先要审清题干,确定诗句所运用的手法,然后分析其作用。“须臾风景异”是写景,景物的变化暗示了世事的变化,诗人用“树老春寂历”来表现盛衰无常的道理,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世事变迁的感慨。“盛衰那可常,此理最明白”是说世事变化,不可预测,这是很明确的真理,诗人以此表达了对李参政的劝勉,希望他能认清事物发展的规律,不要为一时的成败荣辱而困扰。
【答案】
译文:
南园曾经繁花似锦,车马众多热闹非凡。不久之后,景色变得寂静冷落。万物的盛衰更替是永远无法避免的,这个道理最为明确。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与李参政的次韵之作,借描写南园的盛衰兴亡,表达了对世态变迁的感慨和对人事得失的洞察,寄寓着对人生哲理的深刻领悟。首句写当年繁华景象,点明时间。“盛时”,指南园繁花似锦、车马众多之盛况。一个“盛”字写出了当时南园的繁荣昌盛。二句写物是人非,景物依旧而人事已非。“须臾”,顷刻之间,极言时间之短;“风景异”,即景物改变,这里暗含人事亦随之改变的意思。三句承前启后,写物是人非,引出下文。“树老”,指树老花落,凋残零落。“春寂历”,春意萧瑟,寂寞寥落。这一句既承接“风景异”,又照应开头。从字面上看,似乎在说树老了,花儿也凋零了,春天的生机也消失了,但实际并非如此。因为树老花落,春光不再,正是万物由生向死、由盛到衰的自然之理。四句直抒胸臆,表明盛衰变化是自然之理,是不可抗拒的。这一联紧承三句而来,把物是人非、景物依旧的感慨,归结到盛衰更迭、万物变化的宇宙观上,使诗的主题思想得到了升华。五、六句是全诗的关键之处,也是全诗的思想核心。诗人以“盛衰”二字总括上文所写的一切变化,并指出这种变化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这两句是说盛衰变化是不可抗拒的客观规律,是最明显的事理。诗人用“岂无”两字反问,强调了盛衰变化的客观规律性,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李参政的期望与规劝。李参政是一位有远见卓识的人;他应该看清世事变化的发展规律,不应过于拘泥于一时一事的成败荣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