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下疑成雨,檐低暗复明。
田家思一稔,王国虑多晴。
天岂预人事,世应容我耕。
凭轩归计定,只得待雷声。

诗句解析及译文:

  1. 雾下疑成雨: 此句表达了一种朦胧的视觉效果,仿佛在雾气中看到天空中的云层正在聚集成雨。这种描述常用来表达诗人对即将到来的雨水的期待和预感。

  2. 檐低暗复明: “檐低”指的是屋檐因风或雨而低垂,“暗复明”则描绘了随着天色变化,从昏暗到明亮的过程。这反映了自然天气的变化给日常生活带来的影响。

  3. 田家思一稔: 这里的“一稔”指的是一个收获季节,表示农民们对于农作物能够获得丰收的期盼。这句话表达了农民对于即将到来的丰收季节的渴望和努力。

  4. 王国虑多晴: “王国”在这里可能是指国家或者天下,“虑多晴”则表达了作者担忧国家的天气过于晴朗,可能会造成旱灾或其他不利情况。这反映了诗人对国家和人民福祉的深切关注。

  5. 天岂预人事: 这句话表达了一种哲学思想,即自然现象的发生往往不受人的主观意愿所控制,强调了人与自然的关系是独立于人的意志之外的。

  6. 世应容我耕: 这里“世应”可以理解为社会或时代应该容纳自己的行为和理念,“容我耕”则是诗人自述愿意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继续耕种和劳作,体现了诗人对农耕生活的执着和热爱。

  7. 凭轩归计定: “凭轩”指的是站在窗边,“归计定”则表示诗人已经做好了返回的准备,这里的“归计”可能是指诗人的计划或策略。

  8. 只得待雷声: 这句话表达了一种无奈和等待的态度,诗人知道等待雷声的到来是一种办法,但同时也感到有些无助和焦虑。这里的“只得”表达了不得不采取的措施,而“待雷声”则是诗人在面对困难时的一种选择。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界现象的观察以及对人生和社会的深刻思考。通过细腻的描述和情感的抒发,诗歌传达了一种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念,同时也展示了诗人对国家和人民福祉的深切关怀。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也蕴含着深刻的哲理意义。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