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闰春为早,梅花处处多。
不知千树暗,无奈一枝何。
雪后风初峭,霜前日已和。
老人山涧曲,不饮亦婆娑。
这首诗是南宋诗人陆游的作品,全诗如下:
雪晴南圃放步
腊闰春为早,梅花处处多。
不知千树暗,无奈一枝何。
雪后风初峭,霜前日已和。
老人山涧曲,不饮亦婆娑。
解析与赏析:
- “雪晴南圃放步”:描绘了在雪后天气晴朗的南园中散步的情景。这里的“南圃”可能指的是某个特定的地点,而“放步”则传达了一种闲适自在的心情。
- “腊闰春为早,梅花处处多。”:通过对比冬末的寒冷与春天的温暖,强调了春天的早到。这里提到了“梅花”,梅花在中国文化中常常象征着坚韧和高洁的品质,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
- “不知千树暗,无奈一枝何。”:这句表达了作者对众多梅花虽然美丽却难以欣赏的无奈之情。这里的“千树”形象地描绘了梅花盛开的景象,而“一枝”则突出了作者对特定一株梅花的特别关注和喜爱。
- “雪后风初峭,霜前日已和。”:描述了雪后初晴和霜降前后的气候变化。“风初峭”和“日已和”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反映了季节的变化和大自然的奇妙。
- “老人山涧曲,不饮亦婆娑。”:这句可能是诗人自况或描写了一个老人在山涧行走的情形。“不饮亦婆娑”表达了无论是否饮酒,都能保持一种优雅自在的姿态,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超脱世俗的态度。
总结: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天的自然景色,并通过对比、象征等手法表达了作者的情感和审美观。诗人通过观察自然的变化,展现了对生活的独特理解和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