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雨山林又近秋,乱鸦鸣处已飂飂。
声连檐溜更初滴,气扑庭阴晓未收。
烁石炎威真可畏,着人凉意却生愁。
西畴想见芃芃矣,且问今年早熟不。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作品。全诗如下:
二十七日雨意如秋
一雨山林又近秋,乱鸦鸣处已飂飂。
声连檐溜更初滴,气扑庭阴晓未收。
烁石炎威真可畏,着人凉意却生愁。
西畴想见芃芃矣,且问今年早熟不。
注释:
- 二十七日雨意如秋:二十七日的雨水带来了秋天的气息。
- 一雨山林又近秋:一场雨后,树林中的景色更加接近秋天了。
- 乱鸦鸣处已飂飂:乌鸦在雨中发出的声音,让人感觉天空已经飘荡起来。
- 声连檐溜更初滴,气扑庭阴晓未收:雨水的声音从屋檐滴落下来,早晨的庭院被凉爽的空气笼罩。
- 烁石炎威真可畏,着人凉意却生愁:虽然炎热的阳光令人畏惧,但凉爽的雨水给人带来忧愁。
- 西畴想见芃芃矣:想象着西边的田野里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
- 且问今年早熟不:询问今年的作物是否已经成熟。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秋季雨季的场景,通过雨水的到来,表达了诗人对秋天和农作物的思念。诗人用“乱鸦鸣处已飂飂”来形容雨后的景象,给人一种宁静而又生动的感觉。同时,“声连檐溜更初滴,气扑庭阴晓未收”则进一步展现了雨水带来的清凉和清新。最后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对农作物成熟与否的关心,以及这种关心所引发的忧愁情绪。整首诗语言简洁明快,意境深远,充满了生活气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