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声催我梦华胥,清气于人便有馀。
惟适之安非素隐,不容何病是闲居。
茶烟未了归真觉,香雾初横切太虚。
却忆华山陈处士,惘然推枕听阶除。
【译文】
半夜里听见雨声清彻,醒来后觉得清爽舒适。只有适意的安闲并非素来隐秘,不容的何事是闲居之病呢?未完的茶烟归真觉,初升的香雾切太虚。想起华山陈处士,惘然推枕听阶除。
赏析:
《夜半闻雨声清甚》为南宋词人陆游所写。全词借景抒怀,表达了自己闲居无聊、郁郁不得志的抑郁心情。
首句“夜半闻雨声清且细。”交代了时间、地点和听到的声音。作者把听觉的感受放在首位,因为这是诗人感受最深的一种感觉,所以用“夜半”来限定时间。接着,“雨声催我梦华胥”,以梦境作比喻,说明雨声使自己感到轻松愉快,仿佛在梦中遨游于华胥国一样。“清气于人便有馀”,这一句是说,雨后的清新的气息使人感到非常舒畅。“清”与“余”,在这里都是形容雨后的新鲜、清新的感觉。
第二句“惟适之安非素隐,容何病是闲居?”意思是说,适意的安闲不是素来的隐居,不能容忍的是闲居带来的烦恼。“惟适”即适意,这里指自己感到安适。“非素隐”即不是素朴的隐居生活。《庄子·天地》篇中曾说:“古之治道者,以恬养知。知生而无以知为也,谓之以知养恬。”所谓“恬”,即闲适;所谓“养”,就是保养。陆九渊认为这种“无欲无求”的闲适生活才是养生之道。“容何病是闲居?”即闲居有什么不好呢?
第三句“茶烟未了归真觉,香雾初横切太虚。”的意思是,未喝完的茶还在冒着缕缕青烟,就感觉到返璞归真的境界,初升的香雾横贯天际,直入太虚。这里的“茶烟”和“香雾”都是指茶烟,而“归真”则指回到自然的状态、本性。陆游在这里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使自然景物具有了人格特征,从而表现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第四句“却忆华山陈处士,惘然推枕听阶除。”意思是,忽然想起华山陈处士,不由得推枕起身倾听庭院中落叶的声响。“却忆”是追念,回忆起陈处士。“陈处士”指陈抟,五代末宋初著名道士、隐士,号扶摇子,华山(今属陕西省)人,唐末时避乱到终南山隐居修炼,后来成为道教中的重要人物。他常骑驴周游天下,遇有危难之处,则现身说法,救人度世。
这首诗通过描绘夜深人静时听雨的情景,表现了作者对闲适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内心郁闷、不得志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