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檐经月不通流,一夜垂垂得满沟。
尘敛小园应菜甲,地苏长亩见禾头。
暑消未足添吾咏,岁熟当能解国忧。
少待甘霖遍江海,老夫亦欲具扁舟。

【注释】

十六日终夜雨:十六日晚上下起了大雨。

雨檐经月不通流:雨水淋湿了屋檐,经过一个月也没有流走。

尘敛小园应菜甲:尘土被雨洗刷干净,小园中的菜田里长出了新芽。

地苏长亩见禾头:田地里的庄稼也苏醒过来,可以看到禾苗的顶端。

暑消未足添吾咏:夏天的暑气还没有完全消散,我还想要吟咏诗篇。

岁熟当能解国忧:一年的收成丰收,国家的问题就能够得到解决。

少待甘霖遍江海:等到久旱逢甘霖的时候,希望江河大海都得到滋润。

老夫亦欲具扁舟:我也想准备一叶扁舟,到江海去游玩。

【赏析】

这是一首咏雨的诗,诗人通过描写自己居住的小院,抒发对时局的感慨。全诗以“终夜雨”为题,从“檐”字落笔,首联写雨檐经月,不见流水;颔联写雨后庭院,草木复萌;颈联承颔联而发,由庭院及天下,由夏及冬,言虽暑退,犹有余热,秋收在望,但国家仍面临困难,故有“吾咏”。尾联由个人情怀转出,愿与同好者泛舟江海,逍遥自得。

这首诗是南宋诗人陆游的作品。陆游是一位爱国志士,他在宋光宗绍熙四年(公元1193年)因力主北伐而被罢官后回到故乡山阴,过着隐居的生活。这首小诗就是陆游隐居生活中的一个具体场景。

全诗共四句,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前两句先写“雨檐”,后一句再写“满沟”,两联之间联系紧密,自然流畅。颔联“尘敛”、“地苏”,把雨后小园、田间的情景描绘得生动形象。上句写小园,“尘敛”是说泥土被雨洗净,“应菜甲”是说菜地上长出了新芽,下句写田畴,“地苏”是指土地变暖,“见禾头”是说禾苗已经长出了嫩芽。这两句都是写眼前所见。颈联紧承颔联而来,“未足”是说虽然夏天的暑气还没有完全消退,但自己还想吟咏诗篇,“岁熟”是说今年秋季可以收获,“解国忧”是希望国家的困境可以得到解除。这两句也是写眼前之事。最后两句又由眼前的景色转到了作者的个人情怀,他想到久旱逢甘霖时,人们会乘机出游,于是自己也产生了这样的打算。这两句是全诗的主旨所在,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怀。

陆游是一位爱国志士,他一生渴望收复失地,统一祖国,但由于投降派的阻挠和迫害,他的爱国热情始终没有能够实现。这首诗反映了陆游的这种心情。

全诗结构紧凑,意境优美,感情充沛而不造作。诗人善于抓住景物特征,进行细腻的刻画,使读者仿佛置身于诗中描绘的境界之中。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