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热江浑其奈何,冷菰寒玉漫诗歌。
南游禹穴古能几,北望神州兵又多。
畎亩乏财愁折帛,仓场储粟仰秋禾。
幽泉坎井徒争汲,尽日骄阳过碧萝。

这首诗的作者不详,诗题名为《苦旱》。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1. 林热江浑其奈何:描述了一种极端恶劣的天气情况。”林热”可能是指森林中炎热难耐,而”江浑”则可能是指河流混浊不清。整个诗句表达了对于这种天气状况的无奈和焦虑。
  2. 冷菰寒玉漫诗歌:这里的”冷菰”和”寒玉”都是用来形容天气的寒冷和清冽,”漫诗歌”可能是指这种天气让人感到心烦意乱,无法平静下来。
  3. 南游禹穴古能几:这句话中的”禹穴”指的是古代的大禹治水的地方,”南游禹穴”可能是指人们向南寻找水源,希望能够解决干旱问题。然而,古代能解决多少干旱问题,这里并没有明确的答案。
  4. 北望神州兵又多:这里的”神州”通常用来指代中国,”北望神州兵又多”可能是指北方地区的人民因为战争、饥荒等原因而遭受苦难,同时军队数量众多。
  5. 畎亩乏财愁折帛:这里的”畎亩”指的是田间,”乏财”表示缺乏财物,”愁折帛”可能是指由于干旱导致农作物减产,从而使得农民们为了生计不得不卖掉家中的物品,甚至不惜折断家中的布匹。
  6. 仓场储粟仰秋禾:这句诗反映了粮食短缺的问题。”仓场”指的是粮仓和集市,”储粟”表示储存的粮食,”仰秋禾”可能是指依赖于秋天成熟的谷物来满足人们的口粮需求。
  7. 幽泉坎井徒争汲:这里的”幽泉”和”坎井”都是用来形容地下水位较低的情况,”徒争汲”可能是指人们在没有其他水源的情况下,只能争相从低处抽取水源。
  8. 尽日骄阳过碧萝:这句诗描绘了烈日炎炎的夏天。”骄阳”表示强烈的阳光,”过碧萝”可能是指阳光直射到茂盛的绿色植物上,使它们显得更加鲜艳。整首诗通过描述干旱、洪水、战争、饥荒等自然灾害以及与之相关的人、地、物的变化,展现了当时社会的动荡不安和人民生活的艰辛。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规律的敬畏和对社会现实的关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