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湿芙蓉绿映红,池塘秋净晚蒙蒙。
水痕已下归蘋浅,岚气初寒入树空。
僧寺半依山路外,人家多在郡城中。
一桥隔断溪南景,天以闲窗付秃翁。
诗句释义与赏析:
- 雨湿芙蓉绿映红,池塘秋净晚蒙蒙。
- 注释:雨水湿润了荷花的绿色和红色的花瓣,使得池塘在秋天显得更加宁静和洁净。
- 译文:春日里娇艳的荷花被雨水打湿,呈现出一种绿色的光泽;而旁边的红色荷花则在雨中更显鲜艳,两者相映成趣。池水在秋天变得更加清澈,天色渐晚,整个池塘仿佛笼罩在一片朦朦胧胧的雾气之中,给人一种静谧而神秘的感觉。
- 赏析:这两句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一个典型的春季雨后池塘景色,既有自然之美,又有诗人对这种美景的感受,表现了自然界的和谐美和诗意氛围。
- 水痕已下归蘋浅,岚气初寒入树空。
- 注释:水面上已经结满了露水,小草也随着微风轻轻摇曳着。清晨的山岚带着一丝丝寒意,仿佛穿透了树木直达人的心灵。
- 译文:水面上的露珠已经被雨水打湿,变得晶莹剔透,而周围的草丛也随着风轻轻摇摆着。清晨的山岚带着一丝清冷,仿佛能穿透树木直抵人心,给整个画面增添了一份清新和宁静。
- 赏析:这两句诗通过对水、草、山岚等元素的描写,营造出一种清新、宁静的氛围,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以及诗人内心的平和与宁静。同时,也通过“水痕”、“归蘋”等意象,展现了一幅生动的画面,使读者仿佛置身于诗人所描述的场景之中。
- 僧寺半依山路外,人家多在郡城中。
- 注释:在山脚下有一些寺庙,它们大多建在山外的小路旁。而周围的居民大多居住在县城里。
- 译文:在山的另一边有一座寺庙,它建在一条通往外界的小路上。而周围的村民大都居住在郡城的中心地带。
- 赏析:这两句诗通过对比的方式,展示了山水之间的宁静与繁华。山中的僧寺与山下的民居形成鲜明的对比,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景象。同时,这也反映了古代社会的一种生活状态,即人们在享受大自然的同时,也会追求城市的繁华和便利。
- 一桥隔断溪南景,天以闲窗付秃翁。
- 注释:一座桥横跨在溪流之上,将远处的风景隔断开来,使得人们无法一览全貌。这里的“天以闲窗付秃翁”,意味着天空仿佛将一切景物都留给了那位悠闲自在的老者,任由他独自欣赏。
- 译文:一座小桥横跨在溪流之上,将远处的风景分割成了两部分。而那个悠然自得的老者,仿佛得到了上天的特别恩赐,可以独自欣赏这一切美景。
- 赏析:这两句诗通过对桥与老人的描述,传达了一种超然物外的意境。桥的存在让人们无法看到全部美景,但老人却能够享受到那份独享的宁静与美好。这既是一种对自然美的赞美,也是一种对人生态度的思考——在喧嚣的世界里,保持一颗平和的心态,才能真正领略到生活的真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