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春山下赏花时,夜半潮生醉不知。
人事变迁惊易老,岁华荏苒叹多奇。
风声野树吹残叶,雪意江梅发好枝。
且喜弹冠天上去,旧登临处为题诗。

【注释】

送温尉赴调:温尉,即温县县尉。调,指调动。

富春山下:指浙江富春江畔。赏花时:指农历三月桃花盛开时,这里泛指春天。

潮生:夜半潮涨。醉不知:沉醉中忘了时间,直到天亮也未清醒。

人事变迁惊易老:世事沧桑,人容易衰老。

岁华荏苒(rěn rǎn):岁月流逝,光阴迅速。叹多奇:感叹世事变幻多端。

风声野树吹残叶:风吹动树枝上已落的树叶。雪意江梅发好枝:梅花开放,雪白的枝头挂满了白雪。

弹冠天上去:掸去官服上的灰尘,准备去升任更高的官职,比喻官场得意。

旧登临处为题诗:在原任职的地方留下自己的诗作。

【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写诗人送温尉赴调时所感所思。首联写景,颔联写情,颈联写景,尾联抒情。全诗构思独特,情景交融,富有哲理意味。

“富春山下赏花时”二句是起兴之语,点明时、地。富春山是浙江名胜,山南有富春江,江口有严子陵钓台,山上有西施浣纱石等历史遗迹。唐时,这里是文人骚客吟咏之地,也是游历胜迹。此诗当是作者于某年三月在富春山游览时写的。此时正值阳春三月,正是桃花盛开的季节。“夜半潮生醉不知”,说明诗人在山中饮酒赏花,直至夜半,不知不觉中,酒醉了,而潮水也涨起来了。

三、四两句紧承前句写“醉”,写人事的变化和感慨。“人事变迁惊易老”,“人事”二字总括全篇。人生如梦,世事难料,正如诗人所说:“世间无限丹青手,一片伤心画不成。”(陆游《示儿》)“易老”即变老,指年华易逝。这一句是说:由于世事的变化,人很容易老去。“岁华荏苒叹多奇”,岁华,指年华;荏苒,指时光消逝。这句是说:岁月无情地流逝,令人叹息世事的多变。“惊”字写出了诗人对世道人心变化的惊讶之情。“惊”字还写出了诗人对年华逝去的惋惜之心。

五、六两句承上转下,写景抒情。“风声野树吹残叶”一句是写景。春风拂过,树枝摇动,把树上的枯叶吹落下来。“雪意江梅发好枝”,这句是写景。冬日里,寒风凛冽,大雪纷飞,但江边的梅花却傲然绽放出了美丽的枝干。这两句诗是说:春风拂过,树枝摇曳,把树上的枯叶吹落下来;冬雪过后,江边梅树依然挺立着枝干。“吹残叶”与“发好枝”相对应,既照应了题目中的“夜半潮生”,又照应了题目中的“富春山”。

最后两句是诗人的感情抒发。“且喜弹冠天上去”,这里的“弹冠”,是指古代官吏戴的一种用动物角或象牙制成的冠帽,用来除虱防身。诗人在这里以典自喻,意思是说:我现在就要脱下官帽,到天上去接受新的职务了。这一句既是对前面送行之意的回答,又是对自己即将离任的一种庆幸和解脱之感。“旧登临处为题诗”,这一句的意思是说:我以前曾在这里担任过地方官员,现在又要回到这个地方来为这个地方写一首诗了。这一句既是对前文的回应,又是对即将离开这个地方的留恋之情。

这首诗是送别之作,但并不是一般的送别诗。它没有直接描写送别的场景,而是通过景物描写来反映送别的情景。诗人通过对富春山美景的描绘,表达了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世事变迁的感慨之情以及对年华老去的无奈之情。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启示。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