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意酬春得句迟,闲愁未必故人知。
五更满院吹风雨,急起成章与子期。
《次韵伯皋》是宋代诗人韩淲所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通过描绘作者在春天得句迟、闲愁未必故人知以及五更吹风雨的景象,表达了诗人急起成章与知音子期共赏的心情。下面将对这首诗进行逐句释义:
第一句“著意酬春得句迟”展现了诗人对于春天的热爱和渴望,他着意于表达春天的美好,却迟迟未能得句。这里的“著意”意味着用心、专注,而“酬春”则指回应或赞美春天。这一句不仅体现了诗人对春天的期待,也暗示了他内心的矛盾和挣扎。
“闲愁未必故人知”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忧愁并非轻易就能被他人理解。这里的“闲愁”指的是诗人因春天到来而产生的淡淡忧愁,而“未必故人知”则意味着这种忧愁未必能被故人(朋友)所知晓。这一句透露出诗人对孤独和不被理解的感受。
“五更满院吹风雨”描绘了夜晚风雨交加的景象,诗人在这样的环境中醒来,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力量。这里的“五更”指的是深夜时分,“满院”表示范围广泛,而“吹风雨”形象地描绘了风雨交加的情境。这一句既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力量的敬畏,也暗示了他内心的激荡和不安。
韩淲的《次韵伯皋》以其独特的艺术手法和深刻的情感内涵,展现了诗人对春天的独特感悟和对友情的珍视。通过对春天的细腻描绘和对内心情感的真挚表达,这首诗不仅给人以美的享受,也引发了人们对于生活、自然和人际关系的深入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