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时景自足,何必写以诗。
诗成句读间,不过我自知。
但恐两眼昏,心识如乱丝。
血气一耗散,逐物之所之。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刘禹锡的作品,表达了作者对自然和人生的独特见解。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1. 四时景自足,何必写以诗。
  • “四时”指的是春天、夏天、秋天和冬天四季。
  • “景自足”意味着自然界的变化已经足够丰富多彩,无需通过诗歌来描写。
  • “何必写以诗”表示没有必要通过诗歌来表达这些景色的美丽。
  1. 诗成句读间,不过我自知。
  • “句读”是指句子的停顿。
  • “不过我自知”表示尽管诗人创作了诗歌,但他自己却无法完全理解或欣赏这些诗句的内涵。
  1. 但恐两眼昏,心识如乱丝。
  • “两眼昏”暗示诗人担心自己的视力下降,看不清周围的世界。
  • “心识如乱丝”形容诗人的内心思绪混乱,如同一团乱线。
  1. 血气一耗散,逐物之所之。
  • “血气”指的是人的生命力或精神状态。
  • “耗散”表示这种生命力或精神状态正在逐渐减弱。
  • “所之”指的是随着生命力的消耗,人们的行为和思想也会发生变化。

赏析:
这首诗反映了诗人对于自然和人生的深刻感悟。他认识到自然的美好不需要通过诗歌来描绘,因为自然本身就是最美丽的语言。诗人虽然创作了诗歌,但他并不能完全理解其中的意义。这可能是因为他自己的内心世界过于复杂,无法用简单的语言表达出来。此外,诗人也表达了对于生命力逐渐消逝的担忧,认为人们的行为和思想会随着生命力的耗散而发生变化。这首诗通过对自然和人生的深刻思考,展示了诗人独特的审美观和人生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