徘徊碧山崦,想像碧山人。
落日寒未昏,飞鸿过之频。
自视悖俗姿,忍与众小邻。
一朝入圣门,毕世遗清尘。
只今崖边松,可以经千春。
这首诗是模仿齐梁体的形式,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欣赏以及对人生的思考。下面是逐句的释义和赏析:
徘徊碧山崦,想像碧山人。
【解释】:在碧绿的山间徘徊,想象着住在碧山的人。
【赏析】:诗中的“碧山”和“崦”都是描写景色的词语,给人一种宁静、幽深的感觉。通过“徘徊”和“想像”,诗人表达了自己在欣赏大自然的同时,也在进行一种心灵的对话,寻找内心的宁静和慰藉。落日寒未昏,飞鸿过之频。
【解释】:太阳还没有落下,大雁飞过这里。
【赏析】:这里的“落日寒未昏”描绘了一个美丽的夕阳景象,而“飞鸿过之频”则增添了一份动感,让人感受到大雁的忙碌和生活的活力。这种动静结合的描写,使得整首诗歌更加生动形象。自视悖俗姿,忍与众小邻。
【解释】:看着自己与众不同的容貌,宁愿孤独也不愿与众人为伍。
【赏析】:诗人在这里表达了自己的个性和坚持,即使与众人不同,也会坚持自己的选择和立场。这种坚定的态度,是对自我的一种肯定,也是对生活的一种态度。一朝入圣门,毕世遗清尘。
【解释】:一旦进入圣人的门径,一生都与尘世无关。
【赏析】:这里的“入圣门”意味着找到了人生的真谛和归宿,而“遗清尘”则表达了一种超然物外、不为世俗所累的生活态度。这是一种对理想的追求和对现实的反思。只今崖边松,可以经千春。
【解释】:现在的崖边松树,经历了千年的风霜雨雪,依然坚韧不拔。
【赏析】:最后一句诗通过对崖边松树的描述,寓意了人的一生也应该像这松树一样,不畏风雨,坚韧不屈,历经沧桑却依然保持本色。这种坚韧的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对人生态度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悟和对理想的追求。它既有对自然的赞美,也有对人生的反思,是一种充满哲理的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