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公曾坐讲,童子本来明。
寂寂春光晚,半塘流水清。
身心为净土,千古话风铃。
礼塔四方静,巡檐一片声。
诗句释义与赏析:
- 生公曾坐讲,童子本来明。
- 释义: 生公(即佛陀),曾在此地讲道;童子(指年轻的僧人)原本就心地明朗。
- 译文: 生公曾经在此讲经说法,而小童子本身就心性光明。
- 关键词: 生公、童子、讲经、心地明朗
- 寂寂春光晚,半塘流水清。
- 释义: 寂静的春夜,傍晚时分,池塘边清澈的水流。
- 译文: 在这宁静的春日黄昏,池塘里流淌着清澈的流水。
- 关键词: 春光、晚、池塘、流水、清
- 身心为净土,千古话风铃。
- 释义: 内心的清净是修行的最终目标;自古以来,人们都在谈论风铃的声音。
- 译文: 内心达到清净的状态,这是修行的最高境界;历代以来,人们经常提及风铃的声音。
- 关键词: 净土、风铃、修行
- 礼塔四方静,巡檐一片声。
- 释义: 参观寺庙时,四周非常安静;在走廊上走的时候,可以听到一片脚步声。
- 译文: 参观寺庙时,周围显得非常宁静;行走在走廊上时,能够听到脚步声。
- 关键词: 礼塔、四方、静、巡檐、一片声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和谐的画面,从生公讲经到小童子的天真烂漫,再到春日黄昏时的清流和风铃之声,最后是寺庙中人们的活动和声音,构成了一个充满禅意和宁静的环境。通过对自然景象和人文活动的描写,展现了作者对自然和心灵的深刻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