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树秋千红索,白云春静青山。
人醉忽焉兀兀,鸟啼何以关关。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内容要点的能力。解答此题,要结合诗句内容及写作背景进行理解分析。首先读懂全诗,抓住关键词语“人醉”“鸟啼”概括内容要点:描写了秋天的景色和春天的景象;接着抓住关键句“白云春静青山”“人醉忽焉兀兀,鸟啼何以关关”,概括出思想情感。最后根据注释内容,结合全诗内容进行赏析。

“绿树秋千红索,白云春静青山。”前两句写的是秋天的景色,诗人从秋末写起,先点明时间是秋天(“绿树秋千”),后点明季节是深秋(“红索”)。这两句话中有两个动词,一是“秋”,一是“静”。秋字让人联想到“落叶纷飞、萧瑟凋零”的景象,而“静”则让人联想到“山高月小”、“水落石出”的意境。所以,这两句话的意思是说:在秋末的时候,树木都变红了,树叶也落完了。这时,天上飘浮着朵朵白云。

“人醉忽焉兀兀,鸟啼何以关关。”后两句说的是春天的情景。“人醉”,即“人饮”之意,指人们喝得烂醉如泥,东倒西歪;“兀兀”,形容酒后神志不清的样子。“鸟啼”,指鸟儿鸣叫。这里,作者把人喝成这样,鸟也鸣得那么凄切哀怨,使人感到凄凉孤独。

【答案】

译文:

在深秋时节,树叶变红,飘浮着朵朵白云,人们喝得烂醉如泥,东倒西歪;鸟儿鸣得凄切哀怨,令人感到凄凉孤独。

赏析:

首联写深秋时节,万物萧条,一片肃杀。一个“秋”字,不仅写出了时令特点,也暗示了人物心情。此时正值秋尽冬来之际,正是万物凋零的季节。

颔联写春天。“春静”两字,既点明了时间,又写出了景物特征。“白云”一词,既写出了天空之景,又写出了季节特征。“青山”一词,不仅写出了山的特点,还写出了人物的心情。“白云春静”写出了春天万物复苏、百鸟齐唱的美好景象;“人醉忽焉兀兀”写出了人们饮酒作乐、欢声笑语的生活场景;“鸟啼何以关关”则写出了人们欢乐祥和的生活气息。

这首诗以“云”为中心词,写了两个不同的时期,两个不同的人物。一“秋”一“春”,一“人醉”一“鸟啼”,一“云静”一“人喧”,构成鲜明的对比,表现出诗人对生活的热爱。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