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山问民涉,阳渡平地讼。
朅来招提宿,疏峰结飞栋。
研丹启囊书,点勘自成讽。
佛香触深悟,僧茗来清供。
阳颓岚气生,鸿没天宇空。
向来山中乐,忽忽岂其梦。

【注释】

自乐平——从乐安到平陆。

阅视——视察、观察。

渡舟——渡口的船。

取道太阳渡宿地藏院——取道太阳渡,在地藏院住宿。太阳渡即今山东东阿县境内的黄河渡口。地藏院,位于今山东泰安城西北,是佛教圣地,俗称千佛寺。

康山——泰山。

问民涉——询问民众涉水。

阳渡——黄河渡口。

平地讼——指诉讼案件少。

朅来——来到。招提——寺院。

宿——过夜。

疏峰结飞栋——山峰疏朗,屋舍如飞檐。

研丹——炼制丹药。

启囊书——打开药囊。

点勘——检查。自成讽——指自己写的诗,讽喻之意。

佛香触——指闻到了香气。深悟——深深地领悟到了道理。

僧茗来清供——僧人烹制的茶来供品。清供,清雅的食品。

阳颓——指天气变阴,阳光消失。岚气生——山雾弥漫。

鸿没天宇空——雁群南飞,消失在天空中。

山中乐——山居生活之乐。

忽忽岂其梦——恍惚之间好像在做梦一样。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于唐元和八年(公元813年)秋,任齐州长史时所作。当时,诗人刚从山东一带返回京城长安,所以此诗当写于他离开东阿时。

首联“自乐平阅视渡舟取道太阳渡宿地藏院”,交代作者此次出访的目的和行踪:先是从乐安出发,经过渡口;然后取道太阳渡,最后住在地藏院。“阅视”是检阅的意思,“取道太阳渡宿地藏院”则表明诗人此行的目的是考察治理黄河的工程,并打算在那里住下休息。

颔联“康山问民涉阳渡平地讼”,写诗人在地藏院所闻所见:康山(泰山)上,人们正在涉水渡河;阳渡(即太阳渡)上的百姓,诉讼案件很少。这里用一“问”字,把读者引入一个具体的画面:泰山脚下,水流湍急,人们正在涉水过河;而远离尘嚣的阳渡,老百姓却很少发生纠纷。这正说明治理黄河取得了显著的效果,使黄河不再泛滥成灾了。同时,诗人也借此表达了他对治理黄河取得成果的喜悦之情。

颈联“朅来招提宿疏峰结飞栋”,写诗人来到地藏院后的情景:诗人来到这座著名的寺院,投宿在这里。只见疏朗的山峰,飞檐翘角的屋舍,犹如一幅美妙的画卷展现在眼前。诗人站在寺院中,仰望那高耸入云的山峰,不由得赞叹不已:“真是美极了!我平生没有见过如此美丽的地方。”

尾联“研丹启囊书点勘自成讽,佛香触深悟僧茗来清供”,是诗人对这次旅行经历的感受和思考:诗人从炼丹术士那里得到启示,认为一切事情都可以通过修炼达到一种境界。因此他在这次旅行中,既欣赏了大自然的美丽景色,又领略了人间的淳朴风情。此外,他还品尝了寺院中的茶水,感受到了僧人的热情招待。这一切使他深感欣慰,仿佛置身于仙境一般。

整首诗语言简洁明快,意境优美动人,充分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向往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