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鼻袁生方块然,不知玉色浩无边。
西陂欲与稽山并,贺监风流太白船。
诗句一:
华堂玉烛夜沈沈,淡月疏星作雪阴。 天为王孙醒醉眼,晚来雾凇入千林。
译文:
华美的殿堂如同玉烛一般静默,夜色中淡淡的月光与稀疏的星光交错形成朦胧的雪影。天空仿佛在为王孙贵族唤醒他的醉眼,而随着时间的流逝,清晨的薄雾和霜凇覆盖了整个树林。
赏析:
此诗通过描绘夜晚的美景,表现了诗人对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内心的宁静。首句“华堂玉烛夜沈沈”用玉烛来形容华美的殿堂,暗指豪华与尊贵,夜深时更显得沉静肃穆。接着,“淡月疏星作雪阴”通过描述淡月、疏星和雪景,营造了一种静谧而又略带寒冷的夜晚氛围。最后,“天为王孙醒醉眼”中的“醒醉眼”既表达了对王孙贵族身份的羡慕,也暗示了这种地位带来的清醒与思考。整体来说,此诗以夜景作为背景,展现了一种超脱物欲、追求内心平和的意境。
诗句二:
拥鼻袁生方块然,不知玉色浩无边。
西陂欲与稽山并,贺监风流太白船。
译文:
袁生的鼻子被堵塞,他只能看着四方,却无法看到无边的玉色。西坡想要与稽山并肩,贺监的风采与李白的诗意相媲美。
赏析:
第二句通过“拥鼻袁生方块然”形容袁生因鼻塞而无法看清四周的景象,这反映了诗人当时可能的不适或困扰。然而,紧接着一句“不知玉色浩无边”则展示了他对美的追求超越了物质的限制,达到了一种超然的境界。这里“玉色”指的是美丽的景色,而“浩无边”则强调了其辽阔无垠。接下来的两句,通过提到“西陂欲与稽山并”,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向往,以及想要与自然和谐共存的愿望;而“贺监风流太白船”则借用唐代两位著名文人的名字,赞美他们的才情和诗风,同时也反映了诗人自身对文学艺术的崇敬之情。总体来说,这一联诗不仅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还体现了他对自然与人文精神的深刻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