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人溃溪流,忽作瓴建屋。
不知几鱼虾,生毙此枯渎。
纤纤跃泥沙,濡沫曾不足。
虽求升斗活,终困蝼蚁毒。
眷余二三子,行春访修竹。
危桥得小憩,涸鲋哀穷蹙。
汲井叩邻里,捐金劝僮仆。
好生人所欣,稚子助揽掬。
要令徙窟宅,终免愧口腹。
瓶罂得千尾,不满百钱赎。
勿轻其微细,有如异草木。
蚁蜂杂君臣,蜗角载蛮触。
君看长平战,一举百万覆。
扰扰大块中,钜细同倚伏。
达人齐万物,愚士蔽一曲。
慎勿废此言,小惠何足录。

三月十九日,同仲豫兄长率崔遐、绍赵汉英游朱园放鱼

注释:三月初十(1083年)这天,我与仲豫兄长率领崔遐、绍赵汉英一起游赏朱园并放生鱼虾。

译文:三月初十这天,我们和仲豫兄长率领崔遐、绍赵汉英一起去游赏朱园并放生鱼虾。

赏析:诗的首句“三月十九日”,交代了时间;二句“同仲豫兄长率崔遐绍赵汉英游朱园放鱼”点明了活动地点及人物。全诗以时间为线索,叙述了在朱园放生鱼虾的事。

何人溃溪流?忽作瓴建屋。

注释:谁是谁让溪流溃决,忽然建造起房屋?

译文:究竟是谁让溪流崩溃,忽然间竟然建筑起房屋?

赏析:诗人通过对比,感叹世事变化之快。

不知几鱼虾,生毙此枯渎。

注释:不知道有多少鱼虾,在这已干涸的河沟中死去。

译文:不知道有多少鱼虾,都死在这条已干涸的河沟之中。

赏析:诗人用“枯渎”形容河床干枯,生动形象地表现出鱼虾的悲惨命运。

纤纤跃泥沙,濡沫曾不足。

注释:细细的身躯跳跃在泥土里,沾满泥巴的浮沫还不够多。

译文:小小的身躯在泥水中跳跃着,沾满泥巴的浮沫还嫌不够多。

赏析:诗人用夸张的手法,写出了鱼儿的可怜可叹。

虽求升斗活,终困蝼蚁毒。

注释:虽然想活命,却最终被蝼蚁咬伤而死。

译文:即使想活下去,终究还是被蝼蚁咬死了。

赏析:诗人用蝼蚁比作那些害人的贪官,讽刺他们害人害己。

眷余二三子,行春访修竹。

注释:我和我的朋友们一起游玩春光明媚的景色,去欣赏那挺拔秀丽的竹子。

译文:我和我的朋友们一起出游,欣赏美丽的春光和修长的竹子。

赏析:诗人和朋友们在春天里游览,欣赏自然景色,表达了自己对生活的热爱和向往。

危桥得小憩,涸鲋哀穷蹙。

注释:在一座桥边休息时,看到干涸的河中鲫鱼因缺氧而显得十分窘迫。

译文:在一座桥边休息时,看到干涸的河中鲫鱼因缺氧而显得十分窘迫。

赏析:“涸鲋”是“干枯的鲫鱼”,这里指代那些因环境恶劣而无法生存的动物。诗人同情它们的处境,也反映了他对当时社会的不满和忧虑。

汲井叩邻里,捐金劝僮仆。

注释:向邻居借了一口井,又把金钱财物送给仆人。

译文:向邻居借用一口井,又将钱财送给仆人。

赏析:这一部分描绘出诗人慷慨解囊、助人为乐的形象。

好生人所欣,稚子助揽掬。

注释:人们都喜欢这新生的生命,小孩子们也乐于伸手去接。

译文:人们都喜欢这些新生命,小孩子也乐于伸手去接。

赏析:这句诗赞美了生命的顽强和美好,也体现了人们对新生事物的珍视和喜爱。

要令徙窟宅,终免愧口腹。

注释:如果让他们移居到一个宽敞的地方,就再也不用为吃而发愁。

译文:如果让他们搬到一个宽敞的地方,就不会再为吃饭而发愁。

赏析: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民生疾苦的关心以及对改善民生的期望。

瓶罂得千尾,不满百钱赎。

注释:一只瓶子就能装下一千尾鱼苗,只花费不到一百文钱就能把它们赎回来。

译文:一只瓶子就能装下一千尾鱼苗,只花费不到一百文钱就能把它们赎回来。

赏析:这一部分描绘了诗人救助鱼苗的慷慨行为。他用自己的财富去救助那些无助的小生命,体现了他的大爱精神。

勿轻其微细,有如异草木。

注释:不要轻视那些微小的事物,因为它们和珍贵的草木一样珍贵。

译文:不要轻易看不起那些微小的事物,因为它们和珍贵的草木一样珍贵。

赏析:这句诗强调了事物的重要性和价值,提醒我们要珍惜眼前的一切。

蚁蜂杂君臣,蜗角载蛮触。

注释:蚂蚁和蜜蜂混在一起做君臣,蜗牛的角和蚊子的身体相互碰撞。

译文:蚂蚁和蜜蜂混杂在一起做君臣,蜗牛的角和蚊子的身体相互碰撞。

赏析:这句诗以比喻的方式揭示了世间万物的关系错综复杂,提醒我们在处理问题时要谨慎思考。

君看长平战,一举百万覆。

注释:你看长平之战,一次战役就有百万大军覆没。

译文:你看长平之战,一次战役就有百万大军覆没。

赏析:这句诗通过长平之战的例子,告诫人们战争的残酷性和不可避免性。它告诉我们要时刻保持警惕,不要重蹈覆辙。

扰扰大块中,钜细同倚伏。

注释:纷纭的大地上,大事小事都在其中相互依存、相互影响。

译文:在纷纭的大地上,大事小事都在其中相互依存、相互影响。

赏析:这句诗描绘了大自然的广阔无垠和复杂多变的特点。它提醒我们要学会观察、分析问题,不能只看表面现象。

达人齐万物,愚士蔽一曲。

注释:智慧的人能够全面地看待问题,愚蠢的人只能局限于自己的一知半解中。

译文:智慧的人能够全面地看待问题,而愚蠢的人往往只看到自己的一知半解。

赏析:这句诗表达了作者对不同认知水平和态度的人的看法。他认为只有具备广博知识和全面视野的人才能理解世界的本质和规律。而那些目光短浅、固执己见的人则容易被自己的狭隘观念所束缚。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