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里山行步步高,阴风怪穴乱呼号。
孤灯独掩柴门夜,骨冷谁分范叔袍。
【解析】
此题考查对诗歌的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目解答时,首先通读全诗,整体理解把握诗中写了什么景、什么人、什么事,抒发了什么感情,用了什么表现手法。然后再结合具体诗句分析,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要关注注释中的提示性信息,并注意关键词的积累和理解。
“十里山行步步高”,意思是在山路上行走,每走十里就感觉越来越高,突出了山路的高峻。
“阴风怪穴乱呼号”是说山上的风声怪异,像在洞穴中呼啸。这两句写出了山高林密,人烟稀少的幽深险恶之境。
“孤灯独掩柴门夜,骨冷谁分范叔袍?”意思是:只有一盏孤灯映照着茅屋,夜深人静的时候,只有我一人守着柴门;身体发冷,是谁来给我送件厚衣呢?这里以孤灯、柴门、寒骨等意象,烘托出诗人凄苦寂寞的心情。
【答案】
译文:
我在山间小路行进,越走越觉得高不可攀。山风吹过树林,发出怪声。我一个人守着茅屋,夜深人静,只有一盏孤灯。
赏析:
这是一首边行边吟的记游诗。首句写行程之远与山路之险峻。次句写山中环境之恶劣。三、四句写夜晚山中的情景,表达了诗人的孤寂感和寒冷感。
“十里”是虚数,强调山高。“步步高”则形象地刻画出山中山路的崎岖难行。而“阴风怪穴乱呼号”一句,则进一步突出山中环境的恶劣。“怪穴乱呼号”不仅写出了山中的地势复杂,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恐惧。这种自然环境与心理状态的交融,使得整幅画面显得既生动又紧张。
“孤灯独掩柴门夜,骨冷谁分范叔袍?”这两句通过描绘一个独自守门、身感寒冷的孤独身影,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凄凉。而“谁分范叔袍”更是直接点出了自己身份与困境,让人不禁对这位隐士的遭遇产生深深的同情。
这首诗虽然只是记录了作者在山中的所见所闻,但正是这些看似平常的细节,却构成了一幅充满生活气息的画面。它不仅是对自然景色的生动描绘,更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