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夜雪相留,元日晴相送。
东风吹宿酒,瘦马兀残梦。
葱昽晓光开,旋转馀花弄。
下马成野酌,佳哉谁与共。
须臾晚云合,乱洒无缺空。
鹅毛垂马騣,自怪骑白凤。
三年东方旱,逃户连攲栋。
老农释耒叹,泪入饥肠痛。
春雪虽云晚,春麦犹可种。
敢怨行役劳,助尔歌饭瓮。
【注释】
(1)除夜大雪:除夕的雪。相留:留下。
(2)元日早晴,遂行:正月初一早有晴天,于是启程。遂行:就出发了。
(3)宿酒:晚上的宿饮。瘦马:瘦弱的马。兀:困乏。残梦:未完的梦境。
(4)雔(cóng)昽(mò):明亮而稀疏。光:阳光。弄:玩弄。
(5)下马成野酌:下了马就饮酒作乐。野酌:野外的饮宴。
(6)佳哉谁与共:多么好,有谁与我共饮?
(7)须臾晚云合:不一会儿傍晚的云彩聚拢起来。
(8)乱洒:指云朵纷纷落下。无缺空:天空中云彩四散飘落,没有空缺的地方。
(9)鹅毛垂马騣(léi):像鹅毛一样的马尾随风飘扬。
(10)自怪骑白凤:自己感到奇怪,好像骑着一只白色的凤凰。白凤:白色羽毛的凤凰。
(11)三年东方旱,逃户连攲栋:这三年来东方地区一直干旱,逃荒在外的人很多。连攲(qī)栋:房屋倒塌。
(12)老农释耒叹:一位年迈的农民放下农具叹息。
(13)春雪虽云晚,春麦犹可种:虽然春天的雪来得较晚,但春天的小麦还是可以种植的。
(14)敢怨行役劳:我哪里敢抱怨行军打仗辛苦。行役:行军打仗。
(15)助尔歌饭瓮:帮助你把饭瓮里的饭做成了汤水。
【赏析】
此诗写诗人在除夕之夜和大年初一清晨所经历的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活情境,抒发了诗人对战争带来的苦难生活、对人民的疾苦命运以及自己不能为朝廷效力的感慨之情。
首联“除夜大雪,留潍州,元日早晴,遂行”写除夕之夜和新年清晨的情景。诗人除夕之夜留居潍州城,次日清晨天刚放晴,即起身上路。这两句以时间顺序写出了除夕之夜和新年清晨的不同情景;“大雪”、“晴”“遂行”又点明了当时的季节特征和时间背景。除夕夜,大雪纷飞,给潍州城披上了银装;第二天清晨天气放晴,诗人便启程远行。这一夜,他留宿在潍州城,与当地百姓欢度佳节,共享节日欢乐;次日清晨,他告别了潍州城的人们,踏上了远行的征程。除夕之夜和新年清晨的不同境遇,使诗人产生了一种强烈的对比感——欢乐与离别的矛盾冲突。这种矛盾感正是诗歌要表达的主题。
颔联“东风吹宿酒,瘦马兀残梦”承接上句,进一步描写除夕之夜的离愁别绪。诗人在除夕之夜饮酒饯行,与友人依依惜别,直到深夜方归。翌晨,他骑马启程,一路上瘦马疲惫不堪,仿佛还沉浸在昨晚的梦中。这一联将诗人与友人分别时的情景写得十分生动传神,既写出了诗人内心的惆怅之情,又表现出诗人对友人依依惜别的深情厚谊。
颈联“葱昽晓光开,旋转馀花弄”承上启下,由昨夜的离愁别绪过渡到今晨的欢快心情。诗人在除夕夜告别友人时,天色已经破晓。随着初升的太阳逐渐升高,明亮的阳光照耀大地,照得大地万物一片葱绿;同时,阳光也在空中旋转着,玩赏着那些尚未凋谢的花蕾,逗得它们尽情地开放。这两句诗既点出了时序特征——除夕过后便是新春佳节,又渲染出一种喜庆的气氛,为全诗增添了欢快的情调。
尾联“下马成野酌,佳哉谁与共”紧承上句,由喜悦的情绪转入对朋友的劝慰与期待。诗人下马后来到田野里,畅饮美酒,欣赏春光,真是令人陶醉。他盼望朋友能够与他一道来享受这份欢乐,共同度过这个美好的时光。这两句诗既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深情厚意,又流露出诗人内心的喜悦之情。
尾联“须臾晚云合,乱洒无缺空”承接上句,由饮酒畅怀转入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夕阳西下,乌云渐渐聚集起来;不一会儿,乌云密布的天空中开始下起了雨,雨滴纷纷落下,打湿了周围的一切。然而,这些乌云和雨滴并未完全遮挡住天空的一角,依然有部分天空露出来,让人感到天地之间依然充满了生机和希望。这两句诗既表现了自然界的变化之美,又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之情。
最后两句“鹅毛垂马騣,自怪骑白凤”收束全诗,点明题旨。诗人骑马奔驰在田野里,马儿身上的羽毛被风吹拂着,犹如洁白的羽毛随风飘荡。这两句诗既描绘了诗人骑马奔腾的英姿飒爽之态,又借“白凤”这一吉祥物象征性地表达了诗人渴望为国家建功立业的美好愿望。
这首诗采用叙事抒情相结合的手法,通过除夕之夜与新年清晨的不同境遇描写,抒发了诗人对战争带来的苦难生活、对人民的疾苦命运以及自己不能为朝廷效力的感慨之情。全诗语言质朴自然,富有生活气息,同时又不乏文采飞扬之处,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心灵的震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