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已老,春服几时成。曲水浪低蕉叶稳,舞雩风软纻罗轻。酣咏乐升平。
微雨过,何处不催耕。百舌无言桃李尽,柘林深处鹁鸪鸣。春色属芜菁。
望江南·暮春
春已老,春服几时成。曲水浪低蕉叶稳,舞雩风软纻罗轻。酣咏乐升平。
微雨过,何处不催耕。百舌无言桃李尽,柘林深处鹁鸪鸣。春色属芜菁。
译文
春天已经老去,春服何时能做成?曲水波浪低缓,蕉叶稳定;舞雩风柔和,苎麻轻柔。在欢歌中吟咏升平之景。
细雨过后,何处不忙于耕种?百舌鸟不再鸣叫,桃花李花凋谢殆尽;只有柘树林深处传来鹁鸪鸣声,春色归芜菁所有。
注释
- 望江南:一种词牌名,这里指一首具体的小令诗。
- 春已老:春天过去了。
- 春服:春季的衣物。
- 曲水:曲曲折折的水边。
- 蕉叶稳:蕉叶稳固,意味着春意盎然,万物复苏。
- 舞雩:古代的一种祈求降雨的仪式,在这里象征春天的温暖和雨水的降临。
- 纻罗:一种轻便的丝织品,常用以形容柔软舒适。
- 酣咏乐升平:快乐地吟咏太平盛世。
- 微雨过:雨刚停。
- 百舌:百舌鸟,以其叫声而得名。
- 桃李:指春天盛开的桃花和李子树(常用于比喻美好事物)。
- 柘林深处:柘树林深处。
- 鹁鸪鸣:鹁鸪鸟的叫声。
- 春色:春天的景色。
- 芜菁:一种常见的植物,这里泛指春天的田野。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一个春末夏初的日子里的所见所感。首句“春已老”直接点题,暗示春天的结束,而“春服几时成”则表达了人们对新衣尚未完全准备好的期待。接下来的句子通过描写自然景观和动物的活动,展现了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象。特别是“曲水浪低蕉叶稳,舞雩风软纻罗轻”这两句,不仅描绘了春天的宁静美好,还传达了一种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情感。
最后两句则转换到了农耕的主题,“微雨过,何处不催耕”表现了春雨之后农事开始繁忙的情形,而“百舌无言桃李尽”则暗示了春天的结束,因为百舌鸟不再鸣叫,意味着春天的花果都已经凋零。整首诗通过对春天景象的细致描绘,以及对农耕生活的描述,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喜爱和对生活的热爱。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自然和生活的深刻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