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花飞处麦摇波,晚湖净,鉴新磨。小舟飞棹去如梭,齐唱采菱歌。
平野水云溶漾,小楼风日晴和。济南何在暮云多,归去奈愁何。
《画堂春·寄子由》是北宋文学家苏轼的作品,创作于宋神宗熙宁九年(西元一〇七六年)。这首词描绘了作者在颍滨陈州时与朋友共游湖边的情景,抒发了对远方友人的思念之情。以下是对该词逐句的详细释义及分析:
诗句释义:柳花飞处麦摇波,晚湖净,鉴新磨。小舟飞棹去如梭,齐唱采菱歌。平野水云溶漾,小楼风日晴和。济南何在暮云多,归去奈愁何。
译文:柳絮飘落的地方,麦田随风摇曳,晚湖清澈见底,就像新磨的铜镜。小舟轻快地划过水面,仿佛穿梭的梭子,众人齐声唱起采菱歌。平原之上,水天相接,一片碧波荡漾。远处的小楼沐浴在阳光下,景色宜人。然而,当我想到济南,那片熟悉的土地,却只能看到层层暮云。归途遥远,让我怎能不感到忧愁?
赏析:该词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情的抒情,展现了一幅美丽的江南水乡图。诗人通过柳花、麦田、晚湖、小舟等自然景物,勾勒出一幅宁静而美好的画面。同时,通过对采菱歌的描述,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热爱。此外,词中的“归去奈愁何”一句,深刻地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无奈和孤独。整首词语言优美,情感真挚,是东坡词中的经典之作。
《画堂春·寄子由》是一首情感丰富、意境深远的词作。它不仅展示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也反映了他对友情的珍视和对故乡的深深眷恋。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成为了我国古典诗词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