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子孙,至玄曾。乃九族,人之伦。

父子恩,夫妇从。兄则友,弟则恭。

长幼序,友与朋。君则敬,臣则忠。

此十义,人所同。当师叙,勿违背。

斩齐衰,大小功。至缌麻,五服终。

礼乐射,御书数。古六艺,今不具。

惟书学,人共遵。既识字,讲说文。

有古文,大小篆。隶草继,不可乱。

若广学,惧其繁。但略说,能知原。

凡训蒙,须讲究。详训诂,明句读。

为学者,必有初。小学终,至四书。

论语者,二十篇。群弟子,记善言。

孟子者,七篇止。讲道德,说仁义。

作中庸,子思笔。中不偏,庸不易。

作大学,乃曾子。自修齐,至平治。

孝经通,四书熟。如六经,始可读。

诗书易,礼春秋。号六经,当讲求。

有连山,有归藏。有周易,三易详。

《三字经》逐句翻译与赏析:

  1. 自子孙,至玄曾。乃九族,人之伦。
  • “自子孙,至玄曾”指的是从自己的子孙开始,一直到玄孙,这是家族中世代的顺序。“乃九族,人之伦”是指家族成员之间的相互关系构成了人的基本伦理秩序。
  • 注释:这句话强调了家族的重要性和家族成员之间的责任与义务。
  1. 父子恩,夫妇从。兄则友,弟则恭。
  • 描述了家庭成员之间应持有的相互尊重与关怀。
  • 注释:这句话体现了儒家重视家庭伦理和社会和谐的思想。
  1. 长幼序,友与朋。君则敬,臣则忠。
  • “长幼序,友与朋”指的是按照年龄和资历来安排朋友的关系。
  • “君则敬,臣则忠”是指对君主要尊敬,对臣子要忠诚。
  • 注释:这句话强调了社会等级中的尊卑关系及其对应的道德要求。
  1. 此十义,人所同。当师叙,勿违背。
  • “此十义,人所同”意味着上述的十个基本道理是所有人都认同的。
  • “当师叙,勿违背”是指作为学生应当遵守师长的教导,不得违背。
  • 注释:这句话强调了教育和学习中的规范性和正确性。
  1. 斩齐衰,大小功。至缌麻,五服终。
  • 这是古代丧服制度的描述,指出不同亲属关系的丧服等级和终止时间。
  1. 礼乐射,御书数。古六艺,今不具。
  • 提到古代的教育内容有礼、乐、射、御、书、数六艺,而现代已不再具备这些内容。
  • 注释:这句话反映了古代教育的内容和现代教育的变迁。
  1. 惟书学,人共遵。既识字,讲说文。
  • 强调读书识字的重要性,认为它是学习的基础。
  • 注释:这句话强调了文化传承和知识教育的重要性。
  1. 有古文,大小篆。隶草继,不可乱。
  • 提到了古代的文字种类,如古文和大篆小篆等,以及书法的发展,包括隶书和草书的演变。
  • 注释:这句话反映了汉字发展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1. 若广学,惧其繁。但略说,能知原。
  • 如果广泛学习可能会感到负担重,建议只粗略地了解基础知识,这样更易于掌握核心要义。
  • 注释:这句话提醒我们在学习时要有的放矢,避免盲目追求广度而忽视了深度。
  1. 凡训蒙,须讲究。详训诂,明句读。
  • 强调启蒙教育的重要性,要求在教学时注重方法和细节,特别是要明确句子的读音和含义。
  • 注释:这句话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和儿童的学习效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1. 为学者,必有初。小学终,至四书。
  • 认为学习者必须有一个良好的起点,即从小打好基础。
  • 注释:这句话强调了基础教育的重要性和连续性。
  1. 论语者,二十篇。群弟子,记善言。
  • 孔子所著的《论语》,共有二十篇。其中记录了孔子及其他弟子们的言论。
  • 注释:这句话介绍了《论语》的基本情况及其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
  1. 孟子者,七篇止。讲道德,说仁义。
  • 孟子的著作《孟子》共有七篇。主要阐述了他的道德观念和仁义主张。
  • 注释:这句话说明了《孟子》的主要思想内容及它在儒学中的地位。
  1. 作中庸,子思笔。中不偏,庸不易。
  • 这是孔子的另一位大弟子子思所作,强调中庸之道的普遍性和不变性。
  • 注释:这句话强调了中庸之道在儒家思想中的核心地位和普遍适用性。
  1. 作大学,乃曾子。自修齐,至平治。
  • 另一部由曾子所作的著作《大学》,讲述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过程。
  • 注释:这句话概述了《大学》一书的主要思想内容和它对于个人修养的重要性。
  1. 孝经通,四书熟。如六经,始可读。
  • 《孝经》是一部关于孝道的经典,通过学习和理解可以通晓四书五经。
  • 注释:这句话强调了经典文献在学习过程中的重要性和它们之间的联系。
  1. 诗书易,礼春秋。号六经,当讲求。
  • 将诗、书、易、礼、春秋合称为“六经”,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经典文献。
  • 注释:这句话总结了“六经”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和它们在中国文化中的影响。
  1. 有连山,有归藏。有周易,三易详。
  • 这里提到的“连山”、“归藏”和“周易”,都是古代易学的不同学派和著作。
  • 注释:这句话展示了古代易学研究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这首诗通过对《三字经》中各个篇章的简要翻译和解析,展现了中国古典文化的一些核心思想和历史价值。《三字经》作为中国传统启蒙教材,不仅包含了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也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和道德规范,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