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囊萤,如映雪。家虽贫,学不辍。
如负薪,如挂角。身虽劳,犹苦卓。
苏老泉,二十七。始发愤,读书籍。
彼既老,犹悔迟。尔小生,宜早思。
若梁灏,八十二。对大廷,魁多士。
彼既成,众称异。尔小生,宜立志。
莹八岁,能咏诗。泌七岁,能赋棋。
彼颖悟,人称奇。尔幼学,当效之。
蔡文姬,能辩琴。谢道韫,能咏吟。
彼女子,且聪敏。尔男子,当自警。
唐刘晏,方七岁。举神童,作正字。
口而诵,心而惟。朝于斯,夕于斯。
彼虽幼,身已仕。有为者,亦若是。
犬守夜,鸡司晨。苟不学,曷为人。
蚕吐丝,蜂酿蜜。人不学,不如物。
幼而学,壮而行。上致君,下泽民。
扬名声,显父母。光于前,裕于后。
人遗子,金满赢。我教子,唯一经。
诗句:如囊萤,如映雪。家虽贫,学不辍。
译文:如同在夜晚学习萤火虫的光和白雪的反光,虽然家庭贫穷,但仍然坚持学习。
注释:囊萤,指的是夜晚读书时利用萤火虫的光来照明;映雪,是指在雪地上反射太阳光以帮助阅读。这两个成语都形容了在非常困难的环境中仍坚持不懈的学习态度。
赏析:这个诗句反映了一种不畏困难、勤奋学习的精神状态。无论环境多么艰苦,都不放弃学习的机会,体现了古人对于知识的重视以及通过教育提升个人能力的决心。
诗句:如负薪,如挂角。身虽劳,犹苦卓。
译文:如同背负着柴火或者挂着马鞍一样,虽然身体劳累,但是仍然努力追求卓越。
注释:负薪,指背负着柴火;挂角,是指挂在马鞍上。这两个词都用来形容辛苦工作的状态,但同时也传达了一种坚韧不拔的精神。
赏析:这句诗描绘了一种勤劳而坚毅的形象。它不仅仅是对物质劳动的描述,更是对精神和意志的肯定。这种精神在任何时代都是一种宝贵的品质。
诗句:苏老泉,二十七。始发愤,读书籍。
译文:苏洵,二十七岁开始下定决心读书并学习。
注释:苏老泉,即宋代文学家苏洵。他二十七岁时决定改变自己的生活,开始专心学习并且研究学问。
赏析:这句话强调了年龄不是学习的障碍,只要有决心,任何时候开始都不晚。这反映了古代教育中重视早期教育和学习的重要性。
诗句:彼既老,犹悔迟。尔小生,宜早思。
译文:那些已经成熟的人们,还会后悔自己没有早点努力。年轻人就应该提前思考自己的未来。
注释:这里的“彼”可能代指那些已经在社会上有所成就的人,而“汝”则是年轻的一代。他们应该早早开始规划未来,而不是等到年老时才后悔没有好好把握机会。
赏析:这句话提醒年轻一代要有前瞻性和计划性,及时为自己的将来做好准备,不要等到年老时才追悔莫及。
诗句:莹八岁,能咏诗。泌七岁,能赋棋。
译文:蔡琰八岁时就能吟诵诗歌,王戎七岁时就能下围棋。
注释:莹,可能是诗人蔡琰(字文姬,号琰)的小名或别称;泌(yì),可能是诗人王戎(字瑶)。这两位都是古代著名的文学家和政治家,他们年少时就展现了过人的才华。
赏析:这句话展示了古代儿童的才华和天分,同时也强调了早期教育的重要性。通过这些例子可以看出,无论出身如何,只要有才能和热情,就能在年轻时展现出非凡的成就。
诗句:彼颖悟,人称奇。尔幼学,当效之。
译文:那些聪明伶俐、有独特见解的人被认为是了不起的,你们这些小孩子应该效仿他们。
注释:颖悟,意为聪明伶俐;人称奇,意味着受到他人的称赞。这里的“尔”,是“你的”意思;“幼学”,指年纪较小的孩子。
赏析:这句话鼓励年轻一代向有智慧和才能的人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和见识。通过模仿和借鉴优秀人物的行为和思想,可以更快地成长和发展。
诗句:唐刘晏,方七岁。举神童,作正字。
译文:唐朝的刘晏七岁的时候被举为神童,并被任命为正式的官员。
注释:刘晏(715-804),唐代著名政治家、理财家,曾担任多种职务,包括财政部部长等。他七岁就被举为神童,显示了他的聪慧和能力。
赏析:这个故事强调了早期教育和天赋的重要性。通过展示刘晏的早年成就,表明即使是年幼的孩子也有可能通过努力获得巨大的成功。
诗句:口而诵,心而惟。朝于斯,夕于斯。
译文:口中念诵经典,心中反复思考。早晚都要这样做。
注释:诵,指诵读经典;惟,是思考的意思。这里的“斯”,是“这样”的意思,表示每天都要这样做。
赏析:这句话强调了学习和思考的重要性。通过不断地学习和思考,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吸收知识,从而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素质。
诗句:彼虽幼,身已仕。有为者,亦若是。
译文:尽管年纪小,却已经开始从事社会工作。那些有所作为的人也是如此。
注释:这里的“仕”指的是做官、从政。这句话通过对比说明了无论年纪大小,只要有志向和行动力,都可以实现自己的梦想和目标。
赏析:这句话鼓励年轻一代要有抱负和决心,不论年纪大小都应该积极进取,勇于承担责任和挑战。
诗句:犬守夜,鸡司晨。苟不学,曷为人?
译文:狗守夜,鸡报晓。如果不学习,怎么能成为人呢?
注释:犬守夜,指狗在夜间守护家门;鸡司晨,指公鸡按时打鸣。这里用动物的形象比喻人类的活动,强调勤奋学习和早起的重要性。
赏析:这句话提醒人们要珍惜时间,努力学习和工作。只有不断充实自己,才能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诗句:蚕吐丝,蜂酿蜜。人不学,不如物。
译文:蚕吐丝,蜜蜂酿蜜。人如果不学习,还不如这些生物。
注释:这里的“物”指的是自然界中的其他生物,它们通过自身的努力获得了生存和发展的机会。
赏析:这句话强调了自然界中生物的智慧和努力是值得人类学习的。通过比较人和动物的努力成果,提醒人们要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
诗句:幼而学,壮而行。上致君,下泽民。
译文:小时候学习,长大后实践。上能够尊敬君主,下能够惠及百姓。
注释:这里的“致”指的是尊敬或贡献之意;“君”指的是君主;“泽”在这里有恩惠或润泽之意。
赏析:这句话表达了一种理想状态,即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实践,能够对社会产生积极的影响。它鼓励人们从小就要树立远大的志向,并通过努力去实现这些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