徙知湖州,以表谢上。言事者擿其语以为谤,遣官逮赴御史狱。初公既补外,见事有不便于民者,不敢言、亦不敢默视也,缘诗人之义,托事以讽,庶几有补于国,言者从而媒孽之。上初薄其过,而浸润不止,至是不得已从其请。既付狱,必欲寘之死,锻链久之不决,上终怜之。促具狱,以黄州团练副使安置。公幅巾芒屩,与田父野老相从溪谷之间,筑室于东坡,自号东坡居士。
五年,上有意复用,而言者沮之。上手札徙汝州,略曰:“苏轼黜居思咎,阅岁滋深。人材实难,不忍终弃。”未至,上书自言有饥寒之忧,有田在常,愿得居之。书朝入,夕报可,士大夫知上之卒喜公也。会晏驾,不果复用。
至常,以哲宗即位,复朝奉郎,知登州。至登,召为礼部郎中。公旧善门下侍郎司马君实及知枢密院章子厚二人冰炭不相入,子厚每以谑侮困君实,君实苦之,求助于公。公见子厚曰:“司马君实时望甚重,昔许靖以虚名无实见鄙于蜀先主,法正曰:‘靖之浮誉,播流四海,若不加礼,必以贱贤为累。’先主纳之,乃以靖为司徒。许靖且不可慢,况君实乎!”子厚以为然,君实赖以少安。既而朝廷缘先帝意欲用公,除起居舍人。公起于忧患,不欲骤履要地,力辞之,见宰相蔡持正,自言。持正曰:“公徊翔久矣,朝中无出公右者。”公固辞,持正曰:“今日谁当在公前者?”公曰:“昔林希同在馆中,年且长。”持正曰:“希固当先公耶?”卒不许,然希亦由此继补记注。元祐元年,公以七品服入侍延和,即改赐银绯,二月迁中书舍人。
《东坡先生墓志铭》是北宋文人苏辙为其兄苏轼所写的一篇墓志铭。
在这篇墓志铭中,苏辙不仅记述了苏轼的生平事迹,同时也表达了他对兄长深沉的敬爱与哀思。苏辙的这篇文作不仅是对苏轼一生的回顾,更是对他人格魅力和文学成就的高度评价。通过这篇文作,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苏轼这一历史人物的精神世界及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同时,它也提醒后人要珍惜和传承那些为国家民族作出杰出贡献的历史人物的精神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