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讳易占,字不疑,姓曾氏,建昌南丰人。公以端拱己丑生,卒时庆历丁亥也。后卒之二年而葬,其墓在南丰之先茔。子男六人,晔、巩、牟、宰、布、肇,女九人。

始公以文章有名,及试于事,又愈以有名。临川之治,能而不以威,使恶人之豪帅其党数百人皆不复为恶。庄献太后用道士言作乾明观,匠数百人,作数岁不成。公语道士曰:“吾为汝成之。”为之捐其费太半,役未几而罢。如皋岁大饥,固请于州,而越海以籴,所活数万人。明年稍已熟,州欲收租赋如常,公独不肯听,岁尽而泰之县民有复亡者,独如皋为完。既又作孔子庙,讽县人兴于学。

后为信州知州诬,既仕不合,即自放,为文章十馀万言,而《时议》十卷尤行于世。《时议》者,惩已事,忧来者,不以一身之穷而遗天下之忧。“其志不见于事则欲发之于文,其文不施于世则欲以传于后。后世有行吾言者,而吾岂穷也哉?”

这首诗是关于一个名叫曾易占的人的墓志铭,他是一位有才能的人。下面是逐句翻译和注释:

  1. “太常博士曾公墓志铭” - 这句话说明了这篇墓志铭的作者,以及这篇文章的性质。
  2. “公讳易占,字不疑,姓曾氏,建昌南丰人” - 这是对曾易占的描述,他的全名是曾易占,字不疑,他的姓氏是曾氏,他的籍贯是在建昌南丰。
  3. “公以端拱己丑生,卒时庆历丁亥也” - 这段描述了曾易占的出生年份和去世的日期。
  4. “后卒之二年而葬,其墓在南丰之先茔” - 这段描述了曾易占去世后的第二年,他就被埋葬了,他的墓地位于南丰的先茔之地。
  5. “子男六人,晔、巩、牟、宰、布、肇,女九人” - 这里列出了曾易占共有六个儿子和一个女儿。
  6. “始公以文章有名,及试于事,又愈以有名。” - 这段描述了曾易占最初因为文章写得好而出名,当涉及到实际事务时,他又因为能力出众而更加出名。
  7. “临川之治,能而不以威,使恶人之豪帅其党数百人皆不复为恶。庄献太后用道士言作乾明观,匠数百人,作数岁不成。公语道士曰:“吾为汝成之。”为之捐其费太半,役未几而罢。如皋岁大饥,固请于州,而越海以籴,所活数万人。明年稍已熟,州欲收租赋如常,公独不肯听,岁尽而泰之县民有复亡者,独如皋为完。既又作孔子庙,讽县人兴于学。” - 这部分描述了曾易占在处理临川的治理问题时,他能处理好问题却不采取暴力手段,使得坏人不再为恶。他还帮助修建了乾明观,虽然工程失败了,但他还是帮助解决了问题。此外,他还在饥荒时期向州政府请求购买粮食,并成功地帮助了许多人度过了难关。他还修建了孔子庙,鼓励人们学习。
  8. “后为信州知州诬,既仕不合,即自放,为文章十馀万言,而《时议》十卷尤行于世。《时议》者,惩已事,忧来者,不以一身之穷而遗天下之忧。“其志不见于事则欲发之于文,其文不施于世则欲以传于后。后世有行吾言者,而吾岂穷也哉?” - 这部分描述了曾易占后来因为被诬告而被解雇,但他并没有因此而怨恨别人。他还创作了大量的文章,其中有一卷叫做《时议》,这卷书是他用来反思过去的事情和未来可能发生的问题。他认为如果他的文章不能被应用在世界上,那么他就会通过写文章来发泄自己的情绪。即使他一个人很穷困,他也不愿意放弃自己的理想。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