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所论周勃,则恐不然。平、勃未尝一日忘汉,陆贾为之谋至矣。彼视禄、产犹几上肉,但将相和调,则大计自定。若如君言,先事经营,则吕后觉悟,诛两人,而汉亡矣。
轼少时好议论,既老,涉世更变,往往悔其言之过,故乐以此告君也。儒者之病,多空言而少实用。贾谊、陆贾文学,殆不传于世。老病且死,独欲以此教子弟,岂意姻亲中,乃有王郎乎?
三复来贶,喜抃不已。应举者志于得而已。今程试文字,千人一律,考官亦厌之,未必得也。知君自信不回,必不为时所弃也。又况得失有命,决不可移乎?
勉守所学,以卒远业。
相见无期,万万自重而已。人还,谨奉于启,少谢万一。
诗句
若所论周勃,则恐不然。平、勃未尝一日忘汉,陆贾为之谋至矣。彼视禄、产犹几上肉,但将相和调,则大计自定。若如君言,先事经营,则吕后觉悟,诛两人,而汉亡矣。
译文
如果讨论周勃,恐怕并非如此。平帝和勃海郡王未曾一天忘记汉朝,陆贾为他出谋划策已经很好了。他们把吕后和刘姓子孙看做是几案上的肉,只要宰相和辅臣和睦相处,那么大的方针自然能够确定。如果像你所说,事先做好准备,那么吕后一旦醒悟过来,就一定会诛杀两个人,那么汉朝就会灭亡了。
注释
- 若所论周勃: 你谈论的关于周勃的事情。
- 则恐不然: 恐怕不是这样。
- 平、勃未尝一日忘汉: 平帝(前95年—前7)和勃海郡王刘旦(前140年—前8),二人未曾一天忘记汉朝(指汉朝江山)。
- 陆贾为之谋至矣: 陆贾出谋划策已经非常周到。
- 彼视禄、产犹几上肉: 他们把吕后和刘姓子孙看做是几案上的肉。
- 但将相和调: 只是宰相和辅臣和睦相处。
- 大计自定: 大的政策方针自然能够确定。
- 若如君言: 如果你所说的那样。
- 先事经营: 事先做好计划和准备。
- 则吕后觉悟: 如果吕后一旦醒悟过来的话。
- 诛两人: 杀掉两人。
- 汉亡矣: 汉朝会灭亡了。
赏析
苏轼表达了对政治局势和个人命运的担忧。他批评了一些人过于空谈而忽视实际应用的行为,并警告人们不要被一时的得失所迷惑。此外,他还提醒人们要坚守自己的学问和理想,以期望在将来能够实现远大的事业。最后,他祝愿朋友们一切顺利,并表示自己会在有生之年继续努力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