菱溪之石有六,其四为人取去,而一差小而尤奇,亦藏民家。其最大者,偃然僵卧于溪侧,以其难徒,故得独存。每岁寒霜落,水涸而石出,溪旁人见其可怪,往往祀以为神。
菱溪,按图与经皆不载。唐会昌中,刺史李渍为《荇溪记》,云水出永阳岭,西经皇道山下。以地求之,今无所谓荇溪者。询于滁州人,曰此溪是也。杨荇密有淮南,淮人讳其嫌名,以荇为菱;理或然也。
溪旁若有遗址,云故将刘金之宅,石即刘氏之物也。金,为吴时贵将,与荇密俱起合淝,号三十六英雄,金其一也。金本武夫悍卒,而乃能知爱赏奇异,为儿女子之好,岂非遭逢乱世,功成志得,骄于富贵之佚欲而然邪?想其葭池台榭、奇木异草与此石称,亦一时之盛哉!今刘氏之后散为编民,尚有居溪旁者。
以下是对《菱溪石记》的逐句释义:
诗句: 菱溪之石有六,其四为人取去,而一差小而尤奇,亦藏民家。
译文: 菱溪的巨石共有六块,其中四块已经被人取走了;另一块虽然体积不大形状却很奇特,也被当地百姓收藏在家中;那块最大的,还静静地仰卧在溪水之旁。
注释: 菱溪:溪名,位于滁州东边,源出永阳岭,向南流入清流河。刺史李渍为《荇溪记》:据《全唐文》卷七六一记载,李潢,武宗朝官洛阳令,迁至滁州刺史。
赏析: 此诗描绘了菱溪石的独特景观和历史变迁。通过对菱溪石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于自然美景的欣赏以及对世事变迁的感慨。同时,也反映了古代人们对奇石的喜爱和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