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日足下在安道家,召予往论希文之事。时坐有他客,不能尽所怀。故辄布区区,伏惟幸察,不宣。修再拜。

【释义】

与高司谏书:写给高司谏的书信。高司谏是唐朝名臣高郢之子,曾任左拾遗等职。足下:对人的敬称。在安道家:在朝廷中。安道家指朝廷。希文:指李希文,唐宪宗时宰相。召:召见。论希文之事:议论希文的事情。坐有他客:坐席上有其他人。不能尽所怀:不能完全表露自己的心迹。区区:谦卑的样子。伏惟幸察:伏地拜谢,希望您能够明察。不宣:请原谅我不用文字表达我的诚意。修:白居易的自称。再拜:表示敬意。

【译文】

前日你在朝廷中,召我去谈论李希文的事情,当时在座的有其他客人,所以不能把我全部的想法都说出来,就只好写封信,伏地拜谢,希望您明察,请不要见怪,谨此奉告。

赏析:

白居易《与高司议书》是一首著名的赠答诗,是一首赠别之作。这首诗作于元和五年(810)春,当时白居易任杭州刺史,高郢则任刑部侍郎。白居易在杭州期间,曾与高郢过从甚密。高郢因儿子被贬而十分悲伤,白居易则安慰他说:“君为父,吾为师,各尽其道。”并写了这首赠别诗给高郢。

全诗语言质朴自然,情真意切,表达了两人深厚的友谊。

首句“前日足下在安道家”,表明了写作的背景。“安家”是指唐朝翰林院,是皇帝的私人图书馆。“召予往论希文之事”说明高郢召白居易去谈的是有关李希文的事情,李希文是唐代著名文学家、思想家。第二句“时坐有他客”,表明高郢召白居易来谈事情的原因。第三句“不能尽所怀”,说明由于高郢召白居易来谈事情,所以白居易不能将自己的想法全部表达出来,只能写信来表达自己的感情。第四句“故辄布区区”,表明了白居易的谦词,意思是说,由于自己不能将所有的想法都表达出来,所以只好写这封信来表达自己的情感。第五句“伏惟幸察”,表明白居易的谦词和感谢之词。第六句“不宣”,表明了白居易的谦虚之语,表示希望读者不要见怪。整首诗语言简练明了,表达了白居易对高郢的深厚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