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日范希文贬官后,与足下相见于安道家。足下诋诮希文为人。予始闻之,疑是戏言;及见师鲁,亦说足下深非希文所为,然后其疑遂决。希文平生刚正、好学、通古今,其立朝有本末,天下所共知。今又以言事触宰相得罪。足下既不能为辨其非辜,又畏有识者之责己,遂随而诋之,以为当黜,是可怪也。夫人之性,刚果懦软,禀之于天,不可勉强。虽圣人亦不以不能责人之必能。今足下家有老母,身惜官位,惧饥寒而顾利禄,不敢一忤宰相以近刑祸,此乃庸人之常情,不过作一不才谏官尔。虽朝廷君子,亦将闵足下之不能,而不责以必能也。今乃不然,反昂然自得,了无愧畏,便毁其贤以为当黜,庶乎饰己不言之过。夫力所不敢为,乃愚者之不逮;以智文其过,此君子之贼也。

与高司谏书
前日范希文贬官后,与足下相见于安道家。足下诋诮希文为人。予始闻之,疑是戏言;及见师鲁,亦说足下深非希文所为,然后其疑遂决。希文平生刚正、好学、通古今,其立朝有本末,天下所共知。今又以言事触宰相得罪。足下既不能为辨其非辜,又畏有识者之责己,遂随而诋之,以为当黜,是可怪也。
译文:
与高司谏书
前几天,范希文被贬官后,我与您在安道家相见。您指责范希文为人。我最初听到这些,怀疑这是开玩笑的话;等我见到了张师鲁,他也觉得您对范希文的行为评价过于苛刻,这样我才确定自己的疑惑。范希文平生刚强正直、热爱学习、通晓古今事务,他在朝廷任职有自己的原则和底线,这是天下人都知道的。然而他又因为直言不讳触犯了宰相而获罪。您既不能为他辩护他的清白,又害怕被有见识的人责备,于是也跟着攻击他,认为他应当被罢免,这是非常奇怪的事情。人的本性,有的刚强果断,有的柔弱顺从,这都受到天性的制约,不可以勉强改变。即使是圣人也不能强迫别人一定要做到某件事情。现在您家里有老母需要照顾,自己珍惜官位,担心饥饿寒冷而顾及个人利益,不敢公然违抗宰相而招致刑罚祸害,这些都是普通人的正常情感,不过是一个不称职的谏官罢了。即使是朝廷上的君子,也会同情您的无奈,而不强迫您一定要做到。但是现在您却不是这样,反而得意洋洋,毫无愧疚,便诋毁他的贤良品行认为是应当罢免,大概是为了掩饰自己的不足吧。如果一个人连自己不敢做的事都不敢做,那就说明这个人太愚蠢;用智慧来粉饰自己的过错,这是君子的贼行为。
注释:
与高司谏书:写给高司谏(即张师鲁)的信。
前日:前几天。
范希文:范仲淹。
足下:对对方的尊称。
诋诮:指责。
立朝:在朝廷任职。
本末:根本和尾端。
力所不敢为:自己没有能力做的事情。
愚者:指那些无知无识、不知深浅的人。
智文:用智慧去掩饰。
君子:这里指的是朝廷上的人。
贼:害人的东西。
安道家:地名或代指某个地方。
张师鲁:即张方平,北宋官员。
【赏析】
此文是王安石给高司谏的一封信。高司谏名张方平,字师鲁,曾任御史中丞,因反对新法而被贬官。文章先写高司谏被贬官之事,再述自己的看法。作者首先指出,对于高司谏这样的人物,人们应持公正的态度,不可妄加毁誉;接着指出,作为一介布衣百姓的高司谏不可能知道朝廷中发生的这些事情,更无法为之辩护;进而强调,如果人们能像圣人一样对待他人的缺点与错误,就不会因此而责怪他们了。全文语言简练、明快,充分表现了作者的直率性格和鲜明的个性色彩。此外,这篇文章还表达了作者对当时社会现状的不满以及对改革失败的惋惜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