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洵又曰:“公之恩在尔心,尔死在尔子孙,其功业在史官,无以像为也。且公意不欲,如何?”皆曰:“公则何事于斯?虽然,于我心有不释焉。今夫平居闻一善,必问其人之姓名与其乡里之所在,以至于其长短大小美恶之状,甚者或诘其平生所嗜好,以想见其为人。而史官亦书之于其传,意使天下之人,思之于心,则存之于目;存之于目,故其思之于心也固。由此观之,像亦不为无助。”苏洵无以诘,遂为之记。
公,南京人,为人慷慨有大节,以度量雄天下。天下有大事,公可属。系之以诗曰:天子在祚,岁在甲午。西人传言,有寇在垣。庭有武臣,谋夫如云。天子曰嘻,命我张公。公来自东,旗纛舒舒。西人聚观,于巷于涂。谓公暨暨,公来于于。公谓西人“安尔室家,无敢或讹。讹言不祥,往即尔常。春而条桑,秋尔涤场。”西人稽首,公我父兄。公在西囿,草木骈骈。公宴其僚,伐鼓渊渊。西人来观,祝公万年。有女娟娟,闺闼闲闲。有童哇哇,亦既能言。昔公未来,期汝弃捐。禾麻芃芃,仓庾崇崇。嗟我妇子,乐此岁丰。公在朝廷,天子股肱。天子曰归,公敢不承?作堂严严,有庑有庭。公像在中,朝服冠缨。西人相告,无敢逸荒。公归京师,公像在堂。
以下是《张益州画像记》的逐句翻译和赏析:
- 诗句:“公之恩在尔心,尔死在尔子孙,其功业在史官,无以像为也。”
注释:这句话表达了对张益州功绩的认可和纪念方式。
- “公之恩在尔心”指的是张益州的恩情铭记在人们的心中。
- “尔死在尔子孙”意味着张益州的功绩将永远传承给后代。
- “其功业在史官”表示他的功绩将被记录在史书中。
- “无以像为也”意为无法通过画像来表达对他的敬意。
- 整体意思是,张益州的功绩将被永久地铭记在人们的心中,而无法用画像来完全表达他的精神。
译文:苏洵说:“你的恩惠铭记在我们的心中,你的生命寄托在你的子孙身上,你的功业将由史官记录,不需要画像来纪念。”尽管张益州本人并不希望有画像,但人们对他的记忆和敬仰是难以忘怀的。
赏析:《张益州画像记》是北宋文学家苏洵创作的一篇散文。文章先记述了蜀地将乱之严重局势,以及处理这种局势之难度,以衬托张公此行责任之重大,并以“至之日,归屯军,撤守备”即解除蜀地困境的简略表述,突出张公举重若轻、临危沉着的非凡才干,并提及“画像”事以点题。文章最后以多种手法塑造了一个宽政爱民的封建官吏形象,展现了张益州的仁爱之心和治国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