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义,天德也。天不独施之于人,凡物之有性识者咸有之,顾所赋有厚薄也。余家有猫曰虪,每与众猫食,常退处于后,俟众猫饱,尽去,然后进食之。有复还者,又退避之。他猫生子多者,虪乃分置其栖,与己子并乳之。有顽猫不知其德于己,乃食虪之子,虪亦不与较。家人见虪在旁,以为共食之,以畜自食其子不祥而痛笞之,弃于僧舍。僧饲之,不食。匿笼中,近旬日,饿且死。家人怜且返之,至家然后食。家人每得幼猫,辄令虪母之。尝为他猫子搏犬,犬噬之几死,人救获免。及死,余命贮篦中,葬于西园。昔韩文公作《猫相乳说》,以为北平王之德感应召致,及余家有虪,乃知物性各于其类,自有善恶。韩子之说,几于谄耳。嗟乎!人有不知仁义,贪冒争夺,病人以利己者,闻虪所为,得无愧哉!

猫虪传仁义,天德也。天不独施之于人,凡物之有性识者咸有之,顾所赋有厚薄也。余家有猫曰虪,每与众猫食,常退处于后,俟众猫饱,尽去,然后进食之。有复还者,又退避之。他猫生子多者,虪乃分置其栖,与己子并乳之。有顽猫不知其德于己,乃食虪之子,虪亦不与较。家人见虪在旁,以为共食之,以畜自食其子不祥而痛笞之,弃于僧舍。僧饲之,不食。匿笼中,近旬日,饿且死。家人怜且返之,至家然后食。家人每得幼猫,辄令虪母之。尝为他猫子搏犬,犬噬之几死,人救获免。及死,余命贮篦中,葬于西园。昔韩文公作《猫相乳说》,以为北平王之德感应召致,及余家有虪,乃知物性各于其类,自有善恶。韩子之说,几于谄耳。嗟乎!人有不知仁义,贪冒争夺,病人以利己者,闻虪所为,得无愧哉!

【注释】

猫:猫科动物。

传:传记。

仁:指对人有爱心。

义:指对人有同情心。

天:自然、宇宙。

天德:自然的恩德。

有性识者:有生命、有意识的人或物。

顾:但是。

赋:赋予。

所:代词,指代“仁义”。

有厚薄:有厚薄之分。

食:吃。

退处于后:等众猫吃完了才自己吃。

复还者:又回来的。

又退避之:又避开它。

顽(wán 顽劣)猫:凶恶的猫。

搏:同“扑”,扑击。

啮(niè 咬):咬伤。

彘(zhì 猪):猪。

藏身:隐藏身形。

毙(bì 死亡):死亡。

悯(mǐn 怜悯)且返之:怜悯而且把它送回家。

归:返回。

母:喂养、抚养。

相乳:哺乳。

北平王:汉景帝刘启的封国号,这里指代韩文公。《韩非子·说难》中有《猫相乳说》。

感应:互相感化。

物性各于其类:物性各自属于不同的种类。

善恶:善和恶。

韩子:即韩愈,唐代文学家。

谀(yú语):阿谀奉承的话。

几:几乎。

谄(chǎn 谄媚):讨好别人以求得到宠爱。

人之不肖:人的不好。

人有不知仁义:人们有的人不知道仁义。

贪冒(mào 贪求)争夺:贪婪地追求和争夺。

病人:使别人受损害。

以利己:以自己的私利为出发点。

闻:听见,知道。

得无愧:难道不应该感到惭愧?得:语气词,无实义;无:没有。

【赏析】

这是一篇记叙性的小品文,作者借猫虪的故事,阐述了“仁义”是天地间的至德,人世间的善举都应效仿猫虪。文章语言简练,情节生动有趣,寓意深刻,发人深省。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