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观徐氏录言佑死,颇以妖妄,与予旧所闻者甚不类。不止于佑,其它所诛者,皆以罪戾,何也?予甚怪焉。若以商纣及随、虞二君论之,则李氏亡国之君,必有滥诛,吾知佑之死信为无罪,是乃徐氏匿之耳。
何以知其然?吾以情得之。大凡毁生于嫉,嫉生于不胜,此人之情也。吾闻铉与佑皆李氏臣,而俱称有文学,十余年争名于朝廷间。当李氏之危也,佑能切谏,铉独无一说,以佑见诛,铉又不能力诤,卒使其君有杀忠臣之名,践亡国之祸,皆铉之由也。铉惧此过,而又耻其善不及于佑,故匿其忠而污以它罪。以佑观之,其它所诛者又可知矣。噫!若果有此,吾谓铉不惟厚诬忠臣,其欺吾君不亦甚乎!
读《江南录》
《江南录》:一部关于江南地区的记录,可能包含了该地区的历史、地理、人物等方面的内容。
徐氏:指《江南录》的作者之一,可能是当时负责编纂此书的官员或者学者。
佑死:指李佑之死。李佑是唐朝时期的一位忠臣,因直言进谏而被李唐朝廷处死。
妖妄:指《江南录》中关于李佑之死的记载与事实不符,显得荒诞不经。
妖妄者:指那些编造谎言、歪曲事实的人。
旧闻者:指之前已经流传下来的关于李佑之死的说法或观点。
何也?:表示对《江南录》中记载的不满和疑惑。
商纣及随、虞二君:商纣王(商朝末代君主)和随国国君、虞国国君都是历史上著名的昏庸无道的君王,他们的统治导致了国家的灭亡。
李氏亡国之君:指唐朝的皇帝李隆基,因安史之乱而导致唐朝国力衰弱,最终导致唐朝的灭亡。
滥诛:滥用刑罚,过度杀戮。
吾知佑之死信为无罪,是乃徐氏匿之耳:我认为李佑之死确实没有罪过,这是徐氏故意隐瞒真相罢了。
大凡毁生于嫉,嫉生于不胜,此人之情也:一般来说,嫉妒源于内心的不满和无力感,这是人之常情。
铉与佑皆李氏臣,而俱称有文学:铉与李佑都是唐朝的臣子,同时都被称为有文学才华。
十余年争名于朝廷间:十多年来一直在朝廷之间争夺名誉。
当李氏之危也,佑能切谏,铉独无一说:在李唐面临危险时,李佑能够提出诚恳的劝谏,而铉却没有任何建议。
以佑见诛,铉又不能力诤:由于李佑被处死,铉却没有尽力争辩,反而默不作声。
卒使其君有杀忠臣之名,践亡国之祸:最终使他的君王获得了杀害忠臣的名声,并走向了亡国的灾难。
皆铉之由也:这都是铉造成的。
铉惧此过,而又耻其善不及于佑,故匿其忠而污以它罪:铉因为担心这个过错,又感到羞耻自己的才能不如李佑,所以隐藏了他的忠诚并用其他罪名污蔑他。
以佑观之,其它所诛者又可知矣:根据李佑的情况,我们可以推测其他被杀的人也是可以知道的。
噫!若果有此,吾谓铉不惟厚诬忠臣,其欺吾君不亦甚乎!:唉!如果真的有这样的事情发生,我认为铉不仅是在欺骗忠臣,而且对皇上来说也是非常严重的欺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