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有司本源之不恤,而倚办于牧守,此乃藏武仲所以辞不能诘也。凡人有九年耕,然后有三年之食;有三年之食,然后可教以礼义。今所以使衣食不足,政赋不均,教化不修者,牧守乎哉?吾恐未得其益,而汉武沈命之敝,殆复起矣。故仲尼有言:“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推而广之,亦曰:“用兵吾犹人也,必也使无战乎!”引而伸之,亦曰:“禁盗吾犹人也,必也使无盗乎!”盍亦反其本而已矣。

爰自元昊犯边,中国颇多盗,山东尤甚。天子使侍御史督捕,且招怀之,不能尽得。于是令州郡:“盗发而不辄得者,长吏坐之。”欲重其事。予以谓未尽于防,故作此论。

(《宋文鉴》卷九十五,有删改)

《患盗论》读后感

在细读宋代刘敞的《患盗论》之后,我被其中对于社会问题深刻的洞察力和前瞻性的思考所折服。文章开篇就直指当时社会的一大顽疾——盗窃问题,而作者并未采取简单粗暴的禁盗手段,而是深究其根源,提出了解决之道。《患盗论》中对盗贼产生的三个关键因素——衣食不足、政赋不均、教化不修——进行了细致的剖析,并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和对策。

刘敞首先指出,盗贼之所以产生,是因为他们缺乏基本的生活保障。这一点让我思考到现代社会中,许多人因为生计的压力而铤而走险,反映了我们应当更加关注底层民众的生活状况。其次,他认为赋税的不公也是导致盗贼滋生的重要因素。在当代社会,贫富差距的拉大同样催生了一部分人通过非法手段谋取私利的心理。最后,刘敞还提到道德教化的缺失,这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在信息化高度发达的今天,网络空间的匿名性使得一些原本应该受到谴责的行为得到了纵容,这需要我们加强网络治理,提升全民的法律意识和道德修养。

通过对这三个层面的探讨,刘敞不仅揭示了盗贼产生的复杂原因,也体现了他对社会问题透彻的理解能力和深切的同情心。他提出的对策也相当务实:改善民生、调整税收政策、推广教育与道德建设,这些都是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

刘敞的《患盗论》不仅是一部文学作品,它更是一部关于如何解决实际问题的指南。在阅读这篇论述深刻、见解独到的文章后,我对如何构建和谐社会有了更深的认识。每一个时代都有不同的社会问题,但解决这些问题的根本途径往往是一样的——那就是从源头着手,对症下药。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