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一九七】

境静林闲独自游,端威无动体皆周。

元来不管他人事,任彼桥流水不流。

【其一九八】

走兽飞禽皆远去,知道本来无住处。

空无鸟迹地无踪,碧眼胡僧面壁觑。

【其一九九】

狮子儿,众随后,何异趁獐诸猎狗。

挂角羚羊何处寻,莫教回首连天吼。

【其二〇〇】

三岁便能大哮吼,文殊也道难征斗。

遑遑权托罽宾牵,如今脱体无人守。

【其二〇一】

若是野干逐法王,未曾举步早郎当。

贵价精神贱价用,渠露全身汝急忙。

【其二〇二】

百年妖怪虚开口,五伯生亲狐兔走。

百丈峰前一句新,不昧光中犹未了。

【其二〇三】

圆顿教,没人情,集云峰下四藤根。

天下大禅谁识得,荒茅野地少人耕。

【其二〇四】

有疑不决直须争,强把砖磨马祖前。

【其一九七】    
境静林闲独自游,端威无动体皆周。    
元来不管他人事,任彼桥流水不流。    
注释:诗中“境静林闲”描绘了诗人独自漫步在宁静的森林中;“端威无动”表达了诗人内心坚定不移、不为外物所动的气势;“任彼桥流水不流”意味着任凭桥梁下流水不停,诗人却保持自己的心境不被打扰。    
赏析:诗人在此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心如止水的禅意生活态度。    
    
【其二〇八】    
走兽飞禽皆远去,知道本来无住处。    
空无鸟迹地无踪,碧眼胡僧面壁觑。    
注释:诗中“走兽飞禽皆远去”描绘了动物们纷纷远离的场景;“知道本来无住处”意味着明白了万物的本源并不存在一个固定不变的“住所”;“碧眼胡僧面壁觑”则描述了一位碧眼的胡僧正对着墙壁沉思。    
赏析:诗人通过描绘动物的离去和胡僧的静思,传达了一种对无常世界深刻的领悟。    
    
【其一九九】    
狮子儿,众随后,何异趁獐诸猎狗。    
挂角羚羊何处寻,莫教回首连天吼。    
注释:诗中“狮子儿,众随后”意味着狮子在众多动物中也跟随其后;“挂角羚羊何处寻”指的是羚羊的踪迹难以寻觅;“莫教回首连天吼”告诫人们不要回头面对可能的咆哮。    
赏析:诗人在此以动物行为比喻人的行为,警示人们要警惕那些背后可能的威胁。    
    
【其二〇〇】    
三岁便能大哮吼,文殊也道难征斗。    
遑遑权托罽宾牵,如今脱体无人守。    
注释:诗中“三岁便能大哮吼”意味着这位三岁的孩子已能发出巨大的吼声;“文殊也道难征斗”提到了佛教中的文殊菩萨也认为修行者难以通过争斗来修行;“遑遑权托罽宾牵”表示现在没有人可以依靠;“如今脱体无人守”意味着现在的他已经脱离了束缚,无人再可以控制他。    
赏析:诗歌通过讲述一个孩子的成长经历,展现了人生的孤独和自由,以及成长过程中所面临的挑战。    
    
【其二〇一】    
若是野干逐法王,未曾举步早郎当。    
贵价精神贱价用,渠露全身汝急忙。    
注释:诗中“若是野干逐法王”意味着如果是野干追逐佛法的王者;“未曾举步早郎当”表示他还没有迈出任何步伐就已经自视过高;“贵价精神贱价用”,意味着他认为高贵的精神是不值得用的,而低价的精神反而更有价值;“渠露全身汝急忙”则是说对方已经显露出全部的本领,使得你感到惊慌失措。    
赏析:诗人在此批评了那些自大的人,强调真正的价值不在于外在的华丽,而在于内在的品质。    
    
【其二〇二】    
百年妖怪虚开口,五伯生亲狐兔走。    
百丈峰前一句新,不昧光中犹未了。    
注释:诗中“百年妖怪虚开口”意味着一百年的时间已经过去,那些妖怪已经失去了它们的真面目;“五伯生亲狐兔走”指的是五种势力(指古代五霸)诞生了亲近的狐兔;“百丈峰前一句新”,可能是在描述山峰上的某个景点或者某种景象呈现出新的变化;“不昧光中犹未了”,意味着这种变化或美景尚未彻底消失,仍然留有余味。    
赏析: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述,表达了对世事变迁和美好时光流逝的感叹。    
    
【其二〇三】    
圆顿教,没人情,集云峰下四藤根。    
天下大禅谁识得,荒茅野地少人耕。    
注释:诗中“圆顿教”指的是禅宗的一种教学方式,强调顿悟;“没人情”意味着这种教学方式缺乏人情味;“集云峰下四藤根”可能是在描述某个山巅或寺庙附近的景致;“天下大禅谁识得”,询问天下还有谁能理解这种禅宗的精髓;“荒茅野地少人耕”,表示在偏远的田野上很少有耕作的人。    
赏析:诗人通过对比现代与古代的修行方式,探讨了禅宗的本质及其传承问题。    
    
【其二〇四】    
有疑不决直须争,强把砖磨马祖前。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