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分付无人要,放体闲眠百草头。

【其二五〇】

一句了然超百亿,如如不动纤毫力。

普眼当观如□□,春晴晓雾连天碧。

【其二五一】

法中王,最高胜,一微尘里光无尽。

无边身相入微尘,转大法轮常普应。

【其二五二】

河沙如来同共证,光光相彻无馀剩。

各申右手摩其顶,龙天万亿咸归命。

【其二五三】

我今解此如意珠,不论贫富灌头舒。

出没往来无欠缺,四生六道入无馀。

【其二五四】

信受之者皆相应,不落有无凡与圣。

八面清风宇宙宽,日月从他浑自性。

【其二五五】

了了见,无一物,唯有天真一如佛。

普贤腹里接观音,善财稽首称奇特。

【其二五六】

亦无人,亦无佛,广大楼台弥勒宅。

豁开门户接群生,一念无心全用得。

诗句解析:

  • 第一句:“如今分付无人要,放体闲眠百草头。”

  • “如今”:当前或现在的时点。

  • “分付”:吩咐。

  • “无人要”:没有人想要。

  • “放体”:放松身体。

  • “闲眠”:悠闲地休息。

  • “百草头”:草的顶部,比喻隐退之处。

  • 第二句:“一句了然超百亿,如如不动纤毫力。”

  • “一句了然”:一个简单明了的声明。

  • “超百亿”:超越百亿。

  • “如如不动”:形容非常平静、不动心,如同佛性。

  • “纤毫力”:微小的力量。

  • 第三句:“普眼当观如□□,春晴晓雾连天碧。”

  • “普眼”:普遍的眼光或视角。

  • 未提供完整的诗句,可能缺失“当”。

  • 第四句:“法中王,最高胜,一微尘里光无尽。”

  • “法中王”:在法中的最高地位或统治者。

  • “最高胜”:达到最高的成就。

  • “一微尘里光无尽”:在一个极微小的空间内,光芒无穷。

  • 第五句:“无边身相入微尘,转大法轮常普应。”

  • “无边身相”:没有界限的身体形态或形象。

  • “入微尘”:进入极小的尘埃之中。

  • “转大法轮”:指佛法的流转和传播。

  • “常普应”:总是能够应对各种情况。

  • 第六句:“河沙如来同共证,光光相彻无馀剩。”

  • “河沙”:大量的沙子,这里用来表示众多的众生。

  • “如来”:佛陀。

  • “同共证”:共同见证。

  • “光光相彻”:彼此之间的光辉相互穿透。

  • “无馀剩”:没有剩余。

  • 第七句:“各申右手摩其顶,龙天万亿咸归命。”

  • “各申右手”:每个都有自己的右手。

  • “摩其顶”:触摸头顶。

  • “龙天万亿”:指所有的龙和天上的人。

  • “咸归命”:都归于命定的命运。

  • 第八句:“我今解此如意珠,不论贫富灌头舒。”

  • “解此如意珠”:解开这如意的宝珠。

  • “不论贫富灌头舒”:不因贫穷或富有而有所不同。

  • 第九句:“出没往来无欠缺,四生六道入无馀。”

  • “出入往来”:进出之间没有欠缺。

  • “四生六道”:佛教中的四种生命状态(欲界、色界、无色界)和六道轮回。

  • “入无馀”:深入到无余的境界。

  • 第十句:“信受之者皆相应,不落有无凡与圣。”

  • “信受之者”:相信并接受它的人。

  • “皆相应”:都与它相符。

  • “不落有无”:不区分存在与否。

  • “凡与圣”:凡人与圣人。

  • 第十一句:“八面清风宇宙宽,日月从他浑自性。”

  • “八面清风”:四面八方的清风。

  • “宇宙宽”:宇宙的广阔。

  • “浑自性”:完全的本性。

  • 第十二句:“了了见,无一物,唯有天真一如佛。”

  • “了了见”:清晰地看到。

  • “无一物”:没有事物。

  • “天真一如佛”:纯真如佛。

  • 第十三句:“普贤腹里接观音,善财稽首称奇特。”

  • “普贤腹里”:普贤菩萨的肚子里。

  • “接观音”:接纳观音菩萨。

  • “善财稽首称奇特”:善良财物恭敬地称赞这种特殊。

译文及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一位高僧的生活和修行方式,体现了一种超脱世俗、内心平和与智慧的生活方式。诗中使用了许多佛教术语和象征,如“普眼”和“法中王”,以及描述修行者放下身心、超脱物质世界的状态,表达了一种精神上的解脱和自由。诗中的语句简洁而富有哲理,展现了作者对于人生和宇宙的理解。整体上,这首诗传达了一种追求心灵平静、实现自我超越的思想。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