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分付无人要,放体闲眠百草头。
【其二五〇】
一句了然超百亿,如如不动纤毫力。
普眼当观如□□,春晴晓雾连天碧。
【其二五一】
法中王,最高胜,一微尘里光无尽。
无边身相入微尘,转大法轮常普应。
【其二五二】
河沙如来同共证,光光相彻无馀剩。
各申右手摩其顶,龙天万亿咸归命。
【其二五三】
我今解此如意珠,不论贫富灌头舒。
出没往来无欠缺,四生六道入无馀。
【其二五四】
信受之者皆相应,不落有无凡与圣。
八面清风宇宙宽,日月从他浑自性。
【其二五五】
了了见,无一物,唯有天真一如佛。
普贤腹里接观音,善财稽首称奇特。
【其二五六】
亦无人,亦无佛,广大楼台弥勒宅。
豁开门户接群生,一念无心全用得。
诗句解析:
第一句:“如今分付无人要,放体闲眠百草头。”
“如今”:当前或现在的时点。
“分付”:吩咐。
“无人要”:没有人想要。
“放体”:放松身体。
“闲眠”:悠闲地休息。
“百草头”:草的顶部,比喻隐退之处。
第二句:“一句了然超百亿,如如不动纤毫力。”
“一句了然”:一个简单明了的声明。
“超百亿”:超越百亿。
“如如不动”:形容非常平静、不动心,如同佛性。
“纤毫力”:微小的力量。
第三句:“普眼当观如□□,春晴晓雾连天碧。”
“普眼”:普遍的眼光或视角。
未提供完整的诗句,可能缺失“当”。
第四句:“法中王,最高胜,一微尘里光无尽。”
“法中王”:在法中的最高地位或统治者。
“最高胜”:达到最高的成就。
“一微尘里光无尽”:在一个极微小的空间内,光芒无穷。
第五句:“无边身相入微尘,转大法轮常普应。”
“无边身相”:没有界限的身体形态或形象。
“入微尘”:进入极小的尘埃之中。
“转大法轮”:指佛法的流转和传播。
“常普应”:总是能够应对各种情况。
第六句:“河沙如来同共证,光光相彻无馀剩。”
“河沙”:大量的沙子,这里用来表示众多的众生。
“如来”:佛陀。
“同共证”:共同见证。
“光光相彻”:彼此之间的光辉相互穿透。
“无馀剩”:没有剩余。
第七句:“各申右手摩其顶,龙天万亿咸归命。”
“各申右手”:每个都有自己的右手。
“摩其顶”:触摸头顶。
“龙天万亿”:指所有的龙和天上的人。
“咸归命”:都归于命定的命运。
第八句:“我今解此如意珠,不论贫富灌头舒。”
“解此如意珠”:解开这如意的宝珠。
“不论贫富灌头舒”:不因贫穷或富有而有所不同。
第九句:“出没往来无欠缺,四生六道入无馀。”
“出入往来”:进出之间没有欠缺。
“四生六道”:佛教中的四种生命状态(欲界、色界、无色界)和六道轮回。
“入无馀”:深入到无余的境界。
第十句:“信受之者皆相应,不落有无凡与圣。”
“信受之者”:相信并接受它的人。
“皆相应”:都与它相符。
“不落有无”:不区分存在与否。
“凡与圣”:凡人与圣人。
第十一句:“八面清风宇宙宽,日月从他浑自性。”
“八面清风”:四面八方的清风。
“宇宙宽”:宇宙的广阔。
“浑自性”:完全的本性。
第十二句:“了了见,无一物,唯有天真一如佛。”
“了了见”:清晰地看到。
“无一物”:没有事物。
“天真一如佛”:纯真如佛。
第十三句:“普贤腹里接观音,善财稽首称奇特。”
“普贤腹里”:普贤菩萨的肚子里。
“接观音”:接纳观音菩萨。
“善财稽首称奇特”:善良财物恭敬地称赞这种特殊。
译文及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一位高僧的生活和修行方式,体现了一种超脱世俗、内心平和与智慧的生活方式。诗中使用了许多佛教术语和象征,如“普眼”和“法中王”,以及描述修行者放下身心、超脱物质世界的状态,表达了一种精神上的解脱和自由。诗中的语句简洁而富有哲理,展现了作者对于人生和宇宙的理解。整体上,这首诗传达了一种追求心灵平静、实现自我超越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