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二二七】

不见一法即如来,万机顿绝笑咍咍。

将军战马今何在,野草闲花满地开。

【其二二八】

方得名为观自在,豁达灵光非内外。

野桥村店混尘流,乞我一文充布袋。

【其二二九】

了即业障本来空,兔角拄丈击狂风。

龟毛索子穿云鼻,理会乾坤空不空。

【其二三〇】

未了还须偿宿债,这个冤家何日解。

得休休去且休休,莫入他家饶了卖。

【其二三一】

饥逢王膳不能餐,百品千般耀目间。

将谓君家亲用底,谁知益我自生难。

【其二三二】

病遇医王争得瘥,卢医体貌殊严怪。

我见堂堂心胆惊,不领仙丹从此坏。

【其二三三】

在欲行禅知见力,活计千般全不识。

十波罗蜜镇长存,庞公老汉通消息。

【其二三四】

火里生莲终不坏,念念劳生不自在。

【其二二七】
不见一法即如来,万机顿绝笑咍咍。
译文:没有一种方法可以体现佛的智慧,所有的纷扰都消失,一切都变得如此简单和宁静,我笑着。
注释:这个诗句表达了诗人对超脱世俗纷争的向往和追求。”不见一法”指的是超越一切方法、理论或形式,达到佛的智慧的境界。”即如来”意味着直接成为佛陀,也就是达到真正的解脱和觉悟。”万机顿绝”则描绘了一个理想化的场景,所有的烦恼和问题都消失了。”笑咍咍”表示诗人在这种状态中感到非常快乐和自在。

【其二二八】
方得名为观自在,豁达灵光非内外。
译文:刚刚得到了“观自在”的名称,这表示我已经超越了外在的形式,达到了内心的自由和开放。
注释:这句诗表明了诗人在修行过程中的一个阶段,他或她已经达到了某种精神层面的自由,不再被外在的形式所束缚。”观自在”是一个佛教中的术语,指的是观察世界本质的能力,也代表着心灵的解放。”豁达灵光”则是指心灵深处的清明和智慧。

【其二二九】
了即业障本来空,兔角拄丈击狂风。
译文:一旦明白,业障本来就是空虚的,就像兔子用角支撑着风一样。
注释:这句诗通过比喻表达了对事物本质的理解。在这里,”兔角”象征着脆弱的东西(比喻那些看似重要但实际上并不重要的事物或者观念),而”旋风”则象征着强大的力量(比喻那些看似强大但实则空洞的事物)。诗人通过这种对比表达了自己对于世间万物本质的认识。

【其二三〇】
未了还须偿宿债,这个冤家何日解。
译文:还有很多未了的事,需要偿还过去欠下的债务,这个困扰何时能得到解决?
注释:这句诗反映了诗人在生活中遇到的一些无法解决的问题或者是过去的遗憾,需要时间和努力去解决。”未了还须偿宿债”意味着还有一些责任或义务尚未完成,需要继续承担责任。”这个冤家何日解”则表达了诗人对这些未解决问题的渴望和期待,希望它们能够早日得到解决。

【其二三一】
得休休去且休休,莫入他家饶了卖。
译文:如果可以休息就休息吧,不要再做那些不值得的事情,也不要被别人利用或出卖。
注释:这句诗鼓励人们要有自己的判断力,不要随波逐流,不要被别人的意见或行为所左右。”得休休去”指的是找到机会就离开,不再卷入其中。”莫入他家饶了卖”则是指在面对他人的诱惑或要求时,要坚持自己的原则,不做损害自己利益的事情。

【其二三二】
饥逢王膳不能餐,百品千般耀目间。
译文:饥饿时遇到了王家的饭菜,却吃不到一口,周围的食物琳琅满目,让人眼花缭乱。
注释:这句诗反映了诗人在贫困或饥饿时的无奈和辛酸。”饥逢王膳”指的是诗人在饥饿中尝试着接受别人的施舍,但却无法满足自己的基本需求。”百品千般耀目间”则形容了周围食物的丰富多样,但是诗人只能眼巴巴地看着这些食物却不能真正得到。

【其二三三】
在欲行禅知见力,活计千般全不识。
译文:想要实践禅学的智慧,但是却对生活的种种琐事一无所知。
注释: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在追求禅宗境界的过程中所遇到的困惑和挫折。”在欲行禅知见力”指的是诗人想要通过实践禅宗教义来领悟生活的真谛,但却发现自己在这方面的知识远远不够。”活计千般全不识”则强调了诗人对于日常生活琐事的无知,以及在追求更高境界时所面临的困境。

【其二三四】
火里生莲终不坏,念念劳生不自在。
译文:在火中生长的莲花最终不会损坏,但我每时每刻都在为生活奔波,感到不自在。
注释:这句诗反映了诗人对于生活的态度和感受。”火里生莲”比喻了即使在困难和挑战中也能保持坚韧和纯洁的心性。”念念劳生不自在”则表达了诗人对于日常琐事的厌倦和不满,感到生活充满了压力和束缚。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