沱江自岷而别,张若、李冰之守蜀,始作堋以揵水,而阔.沟以导之,大溉蜀郡、广汉之田,而蜀已富饶。今成都二水,皆江沱支流,来自西北而汇于府之东南,乃所谓二江双流者也。沱旧循南隍,与江并流以东。
唐人高骈始凿新渠,缭出府城之北,然犹合于旧渚。渚者,合江故亭。唐人宴饯之地,名士题诗往往在焉。从茀不治,余始命葺之,以为船官治事之所。俯而观水,沧波修阔,渺然数里之远,东山翠麓,与烟林篁竹列峙.于其前。鸣瀬抑扬,鸥鸟上下。商舟渔艇,错落游衍。春朝秋夕置酒其上,亦一府之佳观也。
既而主吏请记其事,余以为蜀田仰成官渎,不为塘埭以居水,故陂湖汉漾之胜.比他方为少。倘能悉知潴水之利,则蒲鱼菱芡之饶,固不减于蹲鸱之助。古之人多因事以为饰,俾其得地之利,又从而有观游之乐,岂不美哉?兹或可书以视后,盖因合江而发之。
诗句
1. “沱江自岷而别,张若、李冰之守蜀,始作堋以揵水,而阔.沟以导之,大溉蜀郡、广汉之田,而蜀已富饶。今成都二水,皆江沱支流,来自西北而汇于府之东南,乃所谓二江双流者也。**”
注释: 这句诗描述了沱江的发源地和其对蜀地农业的重要性。提到历史上的水利工程师张若和李冰,他们是最早通过建坝来调节水流,从而促进了农田灌溉,使得蜀地变得富裕。接着,指出现今成都的两条河流是沱江的支流,它们分别从西北向东南汇集,形成了所谓的“二江双流”。
赏析: 这句话展示了古代水利工程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作用,也体现了古人对于水资源管理和利用的智慧。
2. “唐人高骈始凿新渠,缭出府城之北,然犹合于旧渚。渚者,合江故亭。唐人宴饯之地,名士题诗往往在焉。**”
注释: 唐代诗人高骈开始挖掘新的渠道,绕过府城的北面,但仍然与老的河道相连接。这里的“渚”指的是旧时的合江亭,是唐朝文人宴会和题诗的地方。
赏析: 这句诗描绘了唐代水利工程的拓展和历史文脉的延续,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历史遗迹的重视以及对文化传承的赞美。
3. “从茀不治,余始命葺之,以为船官治事之所。俯而观水,沧波修阔,渺然数里之远,东山翠麓,与烟林篁竹列峙.于其前。鸣濑抑扬,鸥鸟上下。商舟渔艇,错落游衍。春朝秋夕置酒其上,亦一府之佳观也。**”
注释: 由于以前的管理不善,我下令修复了这个地方,将其作为船官处理事务的地方。站在上面可以观看到宽阔的河水,远处有数里的东山青翠的山顶,还有烟雾环绕的竹林。前面是起伏的水流,飞鸟在水面上游弋,商船和渔舟交错着游玩。无论是春天还是秋天,我都会在此处摆设酒席。这也是一个府中美丽的景观。
赏析: 这句诗通过对环境的描写,表达了对自然环境的欣赏和对生活情趣的追求。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于维护和美化环境的责任感。
译文
合江亭记
沱江自岷山而来,经过张若、李冰治理后,开始修建坝体以控制水流,使水流更加宽广。这些坝道用来引导水流,极大地灌溉了蜀地的田地,让蜀地变得富饶。如今,成都市的两个水源都是沱江的支流,从西北方流入府城东南面,这就是所谓的“两江并流”的景象。沱江过去沿着南边城墙流淌,与江水并行向东流去。
唐代的诗人高骈开始挖掘新的渠道,绕过府城的北面,但仍然与老河道相连结。这里就是昔日的合江亭,是唐代官员宴请宾客的地方,也是许多文人雅士留下诗篇的地方。
我下令将这片地方进行修复,将其改造成为船只管理的地方。站在那里向下看,可以看到广阔无垠的河水,远处数里外的东山青翠的山顶和烟雾缭绕的竹林排列在一起。前面有起伏的流水,鸟儿在空中飞翔,商船和渔船在这里交错航行。无论是春日还是秋日,我总是在这里摆放美酒,这是府中一个美丽的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