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刻不可学,但自书使人刻之已非己书也,故必须真迹观之乃得趣。如颜真卿,每使家僮刻字,故会主人意,修改披撇,致大失真。唯吉州庐山题名,题讫而去,后人刻之,故皆得其真,无做作凡差,乃知颜出于褚也。又真迹皆无蚕头燕尾之笔,《与郭知运争坐位帖》有篆籀气,颜杰思也。柳与欧为丑怪恶札祖,其弟公绰乃不俗于兄,筋骨之说出于柳。世人但以怒张为筋骨,不知不怒张,自有筋骨焉。
凡大字要如小字,小字要如大字。褚遂良小字如大字,其后经生祖述,间有造妙者。大字如小字未之见也。
世人多写大字时用力捉笔,字愈无筋骨神气,作圆笔头如蒸饼大,可鄙笑。要须如小字锋势备全,都无刻意做作,乃佳。自古及今,余不敏,实得之榜字,固已满世自有识者知之。
海岳名言
石刻不可学,但自书使人刻之已非己书也,故必须真迹观之乃得趣。如颜真卿,每使家僮刻字,故会主人意,修改披撇,致大失真。唯吉州庐山题名,题讫而去,后人刻之,故皆得其真,无做作凡差,乃知颜出于褚也。又真迹皆无蚕头燕尾之笔,《与郭知运争坐位帖》有篆籀气,颜杰思也。柳与欧为丑怪恶札祖,其弟公绰乃不俗于兄,筋骨之说出于柳。世人但以怒张为筋骨,不知不怒张,自有筋骨焉。
译文:
石刻无法学习,只有自己亲手书写,才能让别人刻字而不失去自己的风格。就像颜真卿,他经常让家僮为他刻字,因此能领会主人的意思,进行修改和调整,以致失去了真实感。只有他在吉州庐山题名时,写完后就离开了,后人刻字,所以都能保持原貌,没有做作的痕迹,这才知道他的艺术来源于褚遂良。另外,真迹中都没有蚕头燕尾的笔画,而《与郭知运争坐位帖》中有篆籀的风格,这是颜真卿的独特之处。柳公权与欧阳询是书法中的丑怪之作,他的侄子柳公绰则不像他的哥哥那样,他的骨架精神来自柳公权。世人只知道用力挥笔才能表现出筋骨,却不知道不动笔也能展现出筋骨。
赏析:
这首诗主要讲述了书法艺术的审美追求和技巧。作者通过对古代书法家的描绘,表达了对书法艺术的理解和追求。他认为真正的书法应该具有个人的风格和特色,不受他人影响。同时,他也强调了书法技巧的重要性,认为只有通过刻苦练习,才能达到高超的艺术境界。
在诗中,作者通过对颜真卿、柳公权和欧阳询等人的描绘,展现了他们对书法艺术的不同理解和追求。颜真卿注重模仿褚遂良的风格,而柳公权则有自己的独特之处。这种多样性体现了古代书法艺术的丰富性和多样性。
诗中的“筋骨之说”也是一个重要的概念。它指的是书法中的结构和力度,即笔画的粗细和转折处的处理。这种技法需要长时间的练习和领悟才能掌握,是一种高深的技巧。
这首诗不仅是一首关于书法艺术的诗,更是一部深入浅出的书法理论著作。它以简洁明了的语言,阐述了书法艺术的基本理念和技巧,对于学习和欣赏书法的人来说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