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楚风光,升平时世。端门支散,碗遂逐旋温来,吃得过、那堪更使金器。分明是,与穷汉、消灾灭罪。

又没支分,犹然递滞。打笃磨槎来根底。换头巾,便上弄交番厮替。告官里,驼逗高阳饿鬼。

脱银袍,济楚风光。

济楚风光,升平时世。端门支散,碗遂逐旋温来,吃得过、那堪更使金器。分明是,与穷汉、消灾灭罪。

又没支分,犹然递滞。打笃磨槎来根底。换头巾,便上弄交番厮替。告官里,驼逗高阳饿鬼。

注释:

  1. 脱银袍:穿着银质的衣服。
  2. 济楚风光:形容景色美丽,如同济水和楚水那样清澈秀丽。
  3. 升平时世:指太平盛世。
  4. 端门支散:指朝廷中的权贵们纷纷离开。
  5. 碗遂逐旋温来:形容生活变得安逸舒适。
  6. 那堪更使金器:无法忍受奢侈的生活。
  7. 消灾灭罪:消除灾祸,赎清罪过。
  8. 又没支分:形容没有多余的财产可以分给别人。
  9. 递滞:指生活变得艰难困苦。
  10. 打笃磨槎来根底:形容生活艰难,像打水船一样在泥水中挣扎。
  11. 换头巾:换上新的头巾,表示改变面貌。
  12. 便上弄交番厮替:形容开始从事其他职业或者转行。
  13. 告官里:向官府投诉,要求解决纠纷。
  14. 驼逗高阳饿鬼:形容生活的贫困,如同高阳的饿鬼一样。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贫苦人民生活困境的诗。诗人通过描绘济楚风光,升平时世,端门支散等场景,表达了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感慨。在诗句“又没支分,犹然递滞”中,诗人揭示了当时社会的不公平现象,贫富差距悬殊,穷人仍然要承受生活的艰辛。而在“打笃磨槎来根底”中,诗人表达了对生活艰难的无奈和焦虑。最后,诗人以“告官里,驼逗高阳饿鬼”收尾,寓意着对不公现象的不满和反抗,表达了对社会公正的追求。整首诗语言朴实,情感深沉,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