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之败于彭城而西也,陈馀亦觉张耳不死,即背汉。韩信既定魏,使人请兵三万人,愿以北举燕、赵,东击齐,南绝楚粮道。汉王许之,乃遣张耳与俱,引兵东,北击赵、代。后九月,信破代兵,禽夏说于阏与。信之下魏破代,汉辄使人收其精兵诣荥阳以距楚。
资治通鉴·卷九·汉纪一
汉之败于彭城而西也,陈馀亦觉张耳不死,即背汉。韩信既定魏,使人请兵三万人,愿以北举燕、赵,东击齐,南绝楚粮道。汉王许之,乃遣张耳与俱,引兵东,北击赵、代。后九月,信破代兵,禽夏说于阏与。信之下魏破代,汉辄使人收其精兵诣荥阳以距楚。
译文:
汉王在彭城战败后向西撤退,陈馀也意识到张耳还活着,于是背叛了汉朝。韩信已经平定了魏国的边境,派人请求增兵三万人,愿意向北攻占燕国和赵国,向东攻打齐国,向南断绝楚国的粮食供应。刘邦同意了他的请求,于是派遣张耳与他一同行动,领兵向东,向北攻打赵国和代国。过了九个月后,韩信击败了代国的部队,在阏与抓获了代国的相国夏说。韩信击败魏国和代国的部队后,刘邦立即派人收集他的精锐部队到荥阳抵御楚军。
赏析:
这首诗是《资治通鉴》中的一段,通过叙述汉王在彭城的失败以及陈馀背叛汉朝的事件,展现了当时的政治局势和人物之间的矛盾关系。诗中的“资治”二字表明这是一部具有治国作用的历史书籍,它通过记录历史事件来提供治理国家的策略和教训。
诗中首先描述了汉王在彭城战败后的情况,陈馀背叛了他的国家。这种背叛行为反映了当时政治局势的不稳定,也暗示了后来的楚汉战争的导火索。接着,诗中提到韩信平定魏国后的行为,他派人请求增兵并请求北上攻打赵国和代国。这显示了韩信的军事才能以及对未来的战略规划,他希望通过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来巩固自己的地位。
诗中提到韩信击败魏国和代国后的战术,他立即派人收集精锐部队到荥阳防御楚军。这一策略显示了韩信对军事形势的精准把握以及对战略布局的深思熟虑。他不仅能够击败敌人,还能有效地保护自己的领土不被侵犯。
这首诗通过对历史事件的详细描述,展示了当时的复杂政治局势和各主要人物的战略决策,同时也传达了治国的重要性和策略的必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