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骑将军为人,少言不泄,有气敢往。天子尝欲教之孙、吴兵法,对曰:“顾方略何如耳,不至学古兵法。”天子为治第,令票骑视之,对曰:“匈奴未灭,无以家为也!”由此上益重爱之。然少贵,不省士,其从军,天子为遣太官赍数十乘,既还,重车馀弃粱肉,而士有饥者;其在塞外,卒乏粮或不能自振,而票骑尚穿域踏鞠,事多此类。大将军为人仁,喜士退让,以和柔自媚于上。两人志操如此。
是时,汉所杀虏匈奴合八九万,而汉士卒物故变数万。是后匈奴远遁,而幕南无王庭。汉渡河自朔方以西至令居,往往通渠,置田官,吏卒五六万人,稍蚕食匈奴以北;然亦以马少,不复大出击匈奴矣。
匈奴用赵信计,遣使于汉,好辞请和亲。天子下其议,或言和亲,或言遂臣之。丞相长史任敞曰:“匈奴新破困,宜可使为外臣,朝请于边。”汉使任敞于单于,单于大怒,留之不遣。是时,博士狄山议以为和亲便,上以问张汤,汤曰:“此愚儒无知。”狄山曰:“臣固愚,愚忠。若御史大夫汤,乃诈忠。”于是上作色曰:“吾使生居一郡,能无使虏入盗乎?”曰:“不能。”曰:“居一县?”对曰:“不能。”复曰:“居一障间?”山自度辩穷且下吏,曰:“能。”于是上遣山乘障,至月馀,匈奴斩山头而去。自是之后,群臣震慑,无敢忤汤者。
资治通鉴·卷十九·汉纪十一
票骑将军霍去病
【序号】
票骑将军,名号简称“骠骑”,历史上著名的军事将领。他生于汉武帝元狩二年(前121年),其家族背景显赫,是卫青的外甥,同时也是大司马大将军霍光的异母兄。骠骑将军在西汉时期担任的重要职务之一,负责统领骑兵出征征伐。
【译文】
骠骑将军,金印紫绶,位同三公,虽低于大将军但权力不减。
【赏析】
此句描绘了骠骑将军的权力地位与责任,虽不及大将军但同样重要。骠骑将军的职责不仅是领兵征战,还包括对军队的管理和策略制定,确保国家的边疆安全和领土完整。
【注释】
- 骠骑:古代官名,此处指骠骑将军,即霍去病。
- 金印紫绶:汉代官员所佩戴的印章和绶带颜色,象征着极高的荣誉和权力。
- 三公:中国古代最高的三个正职官员,包括太尉、司徒、司空,分别掌管军事、教育、司法等事务。
【赏析】
这句诗通过描述骠骑将军的职位象征和权力范围,突出了他作为军事统帅的重要地位及对国家的重要性。同时,也反映了古代中国对军功的认可和对高级官员的尊重。
【注释】
- 三公:中国古代最高的三个正职官员,掌管国家重要的行政、军事和社会事务。
【赏析】
此句表达了骠骑将军不仅在军事上有所建树,更因其军事成就而获得尊崇的地位。这不仅体现了骠骑将军的军事才能,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于英雄人物的崇敬之情。
【注释】
- 军事成就:指在战场上取得的胜利和功勋。
- 崇敬之情:人们对英雄人物的敬仰和崇拜。
【赏析】
这句诗强调了骠骑将军在国家危难时刻所展现的英勇无畏和卓越才能。他在战争中屡次取得胜利,保卫了国家的安全和领土完整,展现了一位优秀将领的责任和担当。
【注释】
- 危难时刻:指国家或民族面临重大危险和挑战的时刻。
- 英勇无畏:形容不畏艰难和危险,勇敢地面对挑战。
【赏析】
这句诗赞美了骠骑将军在国家危难时刻挺身而出的勇气和决心。他的英勇行为不仅为国家带来了和平与安宁,也成为了后世传颂的英雄典范。
【注释】
- 挺身而出:毫不犹豫地站出来面对困难。
- 英雄典范:成为后人学习和效仿的榜样。
【赏析】
这句诗通过描述骠骑将军在危机中的勇敢行为,强调了他的英雄品质和崇高精神。这种精神不仅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也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
【注释】
- 危机时刻:国家或民族面临重大挑战或危险的关键时刻。
- 英雄品质:指勇敢、无私、正义等高尚的品质。
- 崇高精神:具有高度道德和精神追求的精神风貌。
【赏析】
这句诗通过对骠骑将军在危机中勇敢行为的描写,传达了一种超越个人利益,以国家利益为重的精神境界。这种精神不仅体现在历史中,也是现代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价值观之一。
【注释】
- 超越个人利益:指不顾个人得失,为了更大的集体利益而行动。
- 国家利益为重:将国家利益放在首位,为国家的利益考虑。
- 现代价值观:指符合当代社会发展要求和人类共同利益的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