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岁,汲黯坐法免,以定襄太守义纵为右内史,河内太守王温舒为中尉。

先是,宁成为关都尉,吏民出入关者号曰:“宁见乳虎,无值宁成之怒。”及义纵为南阳太守,至关,宁成侧行送迎。至郡,遂按宁氏,破碎其家;南阳吏民重足一迹。后徙定襄太守,初至,掩定襄狱中重罪轻系二百馀人,及宾客、昆弟私人视亦二百馀人,一捕,鞠曰“为死罪解脱”。是日,皆报杀四百馀人。其后郡中不寒而栗。是时,赵禹、张汤以深刻为九卿。然其治尚辅法而行;纵专以鹰击为治。王温舒始为广平都尉,择郡中豪敢往吏十馀人,以为爪牙,皆把其阴重罪,而纵使督盗贼。快其意所欲得,此人虽有百罪,弗法;即有避,因其事夷之,亦灭宗。以其故,齐、赵之郊盗贼不敢近广平,广平声为道不拾遗。迁河内太守,以九月至,令郡具私马五十匹为驿,捕郡中豪猾,相连坐千馀家。上书请,大者至族,小者乃死,家尽没入偿臧。奏行不过二三日得可,事论报,至流血十馀里,河内皆怪其奏,以为神速。尽十二月,郡中毋声,毋敢夜行,野无犬吠之盗。其颇不得,失之旁郡国,追求。会春,温舒顿足叹曰:“嗟乎!令冬月益展一月,足吾事矣!”

【诗句】
是岁,汲黯坐法免,以定襄太守义纵为右内史,河内太守王温舒为中尉。
【译文】
那年,汲黯因犯法被免职,任命定襄太守义纵为右内史,河内太守王温舒为中尉。
【注释】

  1. “是岁”:指的是那一年。
  2. “汲黯”: 名黯,字长孺,西汉时期的大臣,以其刚直不阿而闻名。
  3. “坐法”:触犯法律。
  4. “定襄太守”:官名,负责一个地区的地方行政工作。
  5. “义纵”:名字不详,可能是一位官员或将领,后成为右内史。
  6. “河内太守”:官名,负责一个地区的地方行政工作。
  7. “王温舒”:名字不详,可能是一位官员或将领,后成为中尉。
  8. “宁成”:名字不详,可能是一个地方官吏或者将军。
  9. “宁见乳虎,无值宁成之怒”:形容宁成威严,即使是乳虎也不敢接近他。
  10. “义纵为南阳太守”:义纵担任南阳郡的太守。
  11. “至关,宁成侧行送迎”:抵达边境关口时,宁成了表达敬意而侧行走出迎接。
  12. “及义纵为南阳太守,至关,宁成侧行送迎”:指义纵在担任南阳太守期间,到边界关口时,宁成恭敬地侧行出来迎接。
  13. “遂按宁氏,破碎其家”:开始对宁家的罪行进行审查并处理,导致他们家族的瓦解。
  14. “南阳吏民重足一迹”:表示南阳的官员和百姓们因为害怕宁氏而不敢随意走动。
  15. “迁河内太守”:义纵调任河南郡太守。
  16. “以九月至”:义纵于九月到达职位。
  17. “令郡具私马五十匹为驿”:命令郡里准备好私人马匹五十匹作为驿站使用。
  18. “捕郡中豪猾相连坐千馀家”:逮捕了郡中的豪强和狡猾之人,牵连到了一千余家。
  19. “上书请,大者至族,小者乃死,家尽没入偿臧”:向皇帝上书,对于重大罪犯判处死刑,小的则处以极刑,甚至全家被没收财产。
  20. “奏行不过二三日得可”,意思是奏报之后不到两日就得到批准。
  21. “事论报,至流血十馀里”:事情经过上报朝廷后,造成十多里地面流血。
  22. “河内皆怪其奏,以为神速”:全河内的人都惊讶他的奏疏如此迅速得到了回应。
  23. “尽十二月,郡中毋声,毋敢夜行,野无犬吠之盗”:整个十二月里,全郡没有一点动静,夜晚也不敢外出,野外也没有盗贼的声音。
    【赏析】
    这首诗主要描述了汉武帝时期,两位官员的任免和治理方式。其中,义纵和王温舒分别在担任不同的职务时采取了不同的治理策略。
    义纵作为南阳太守,他在任职期间严厉地对待宁氏家族,导致他们的家庭被彻底摧毁。同时,他在处理案件方面非常果断,迅速得到了皇帝的批准,使得事件得以迅速解决。这种治理方法虽然严厉,但也体现了义纵作为官员的果断和高效。
    王温舒作为河内太守,他在上任之初就采取了严厉的措施来打击当地的豪强和盗贼。他命令郡里准备好私人马匹五十匹作为驿站使用,以便抓捕那些豪强的罪行。同时,他还通过上书的方式,对重大罪犯判处死刑,小的则处以极刑,甚至全家被没收财产。这种治理方式虽然严厉,但也体现了王温舒作为官员的决心和决心。
    这两首诗反映了汉武帝时期官员们的不同治理风格和策略。义纵和王温舒都在各自的岗位上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他们的方法也各有特点。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