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禄勋平通侯杨恽,廉洁无私;然伐其行能,又性刻害,好发人阴伏,由是多怨于朝廷。与太仆戴长乐相失。人有上书告长乐罪,长乐疑恽教人告之,亦上书告恽罪曰:“恽上书讼韩延寿,郎中丘常谓恽曰:‘闻君侯讼韩冯翊,当得活乎?’恽曰:‘事何容易,胫胫者未必全也!我不能自保,真人所谓“鼠不容穴,衔窭数”者也。’又语长乐曰:‘正月以来,天阴不雨,此《春秋》所记,夏侯君所言。’”事下廷尉。廷尉定国奏恽怨望,为訞恶言,大逆不道。上不忍加诛,有诏皆免恽、长乐为庶人。
中宗孝宣皇帝下五凤三年(丙寅,公元前五五年)
春,正月,癸卯,博阳定侯丙吉薨。
班固赞曰:古之制名,必由象类,远取诸物,近取诸身。故《经》谓君为元首,臣为股肱,明其一体相待而成也。是故君臣相配,古今常道,自然之势也。近观汉相,高祖开基,萧、曹为冠;孝宣中兴,丙、魏有声。是时黜陟有序,众职修理,公卿多称其位,海内兴于礼让。览其行事,岂虚虖哉!
{诗句: “资治通鉴 · 卷二十七 · 汉纪十九
光禄勋平通侯杨恽,廉洁无私;然伐其行能,又性刻害,好发人阴伏,由是多怨于朝廷。与太仆戴长乐相失。人有上书告长乐罪,长乐疑恽教人告之,亦上书告恽罪曰:“恽上书讼韩延寿,郎中丘常谓恽曰:‘闻君侯讼韩冯翊,当得活乎?’恽曰:‘事何容易,胫胫者未必全也!我不能自保,真人所谓“鼠不容穴,衔窭数”者也。’又语长乐曰:‘正月以来,天阴不雨,此《春秋》所记,夏侯君所言。’”**}
译文
杨恽因清廉而闻名,但同时他的品行也备受争议,他性格严厉,喜欢揭人短处,因此他在朝廷中引起了很多怨恨。他与太仆戴长乐的关系变得疏远。有人检举戴长乐的罪行,戴长乐怀疑是杨恽教唆的,也控告杨恽。
注释
- 杨恽: 杨恽(?-前55年),字子幼,西汉时期官员,因弹劾他人而被免职。
- 廉洁无私: 意思是非常廉洁正直,没有贪赃枉法的行为。
- 伐其行能: 批评某人的行为不符合道德标准或能力不足。
- 性刻害: 性情急躁且易怒,对人苛刻。
- 多怨于朝廷: 在朝廷中遭受了很多的怨恨和不满。
- 相失: 失去联系或关系破裂。
- 上书: 向上级或相关机构呈递信件或报告。
- 狱: 司法程序的一部分,通常涉及审判、判决等。
- 掾史: 古代官员的助手,负责文书工作。
- 《春秋》: 儒家经典之一,记载了春秋时期的史实,包括政治、军事等各方面的内容。
- 夏侯君: 可能是一个古代人物的名字或别称。
- 君子言: 指古人认为应该遵循的言行准则。
- 鼠不容穴: 出自《周易》,意味着即使是小老鼠也无法进入自己的洞穴,比喻小人不能容身之地。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述杨恽的生平事迹和行为特点,展现了他的个人品质和他所面临的困境。杨恽的清廉形象与他的性格特点形成鲜明对比,使得他的品德显得更加突出。然而,他的个性和行为也给他带来了不少困扰和矛盾。诗中多次提到他与其他人物的关系问题,以及他因性格和行为引发的不满和怨恨,反映出古代社会的复杂性和人物性格的矛盾性。此外,诗中还提到了他所处的历史背景,如汉代的政治环境和社会风气,进一步加深了读者对他的理解。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杨恽的描绘,展示了他的个人命运和社会环境之间的冲突,具有深刻的历史价值和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