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悦曰:夫佞臣之惑君主也甚矣,故孔子曰:“远佞人。”非但不用而已,乃远而绝之,隔塞其源,戒之极也。孔子曰:“政者,正也。”夫要道之本,正己而已矣。平直真实者,正之主也。故德必核其真,然后授其位;能必核其真,然后授其事;功必核其真,然后授其赏;罪必核其真,然后授其刑;行必核其真,然后贵之;言必核其真,然后信之;物必核其真,然后用之;事必核其真,然后修之。故众正积于上,万事实于下,先王之道,如斯而已矣!
八月,癸亥,以光禄勋匡衡为御史大夫。
闰月,丁酉,太皇太后上官氏崩。
冬,十一月,齐、楚地震,大雨雪,树折,屋坏。
孝元皇帝下建昭三年(乙酉,公元前三六年)
夏,六月,甲辰,扶阳共侯韦玄成薨。
秋,七月,匡衡为丞相。戊辰,卫尉李延寿为御史大夫。

《资治通鉴·卷二十九·汉纪二十一》是一本记录西汉历史的书籍,由荀悦编撰。书中收录了多篇古代文献和诏令,其中包含了一些关于政治、道德和治理国家的重要观点。以下是对该书部分内容的解析:

  1. 远佞疏奸:荀悦指出,君主应当远离那些迷惑其视听的奸邪之臣。这反映了孔子的观点,即要“远佞人”,不仅不应该使用他们,还要彻底排斥和隔离,以防止这些小人成为政治的隐患。

  2. 正己修身:“政者,正也”,这句话表明了政治的核心在于端正自身。正直的领导者应该通过自身的行动来示范和影响他人,从而维护社会秩序和国家的稳定。

  3. 德才兼备:荀悦还强调,领导者必须德才兼备,即个人的德行和才能都应该是真实可靠的。这种观念与孔子的教导相呼应,孔子说“德不配位,譬如农夫耕田而希望收获满仓,是不可能的”。

荀悦在《资治通鉴·卷二十九·汉纪二十一》中通过对《论语》的解读,传达了关于如何识别和防范佞臣、如何实现个人和政治上的正直与清廉的重要思想。这些内容不仅有助于理解古代的政治哲学,也为现代治理提供了宝贵的借鉴和启示。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